2025福建泉州市福州大学先进制造学院(晋江市福大科教园区发展中心)招聘高层次人才13人模拟试卷
第一部分单选题(50题)
1、我国《民法典》明确规定,民事主体在进行民事活动时,既不得违反法律规定,也不得违背()。
A.公共道德
B.风俗习惯
C.公序良俗
D.道德良心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民法典》中关于民事活动的规定。根据我国《民法典》第八条规定,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不得违反法律,不得违背公序良俗。公序良俗是公共秩序与善良风俗的简称,它是民法的基本原则之一,体现了国家、社会的一般利益和一般道德观念。公共道德侧重于社会普遍遵循的道德规范;风俗习惯是特定地区、群体中形成的行为模式和传统;道德良心更强调个人内心的道德准则。这三者均不如公序良俗准确地涵盖了法律所要求的民事活动应当遵循的社会整体利益和道德规范。所以本题正确答案是公序良俗。
2、一桩投毒谋杀案,作案者要么是甲,要么是乙,二者必有其一;所用毒药或者是毒鼠强,或者是乐果,二者至少其一。如果上述断定为真,则以下哪一项推断一定成立?()①该投毒案不是甲投毒鼠强所为。因此,一定是乙投乐果所为。②在该案侦破中,发现甲投了毒鼠强。因此,案中的毒药不可能是乐果。③该投毒案的作案者不是甲,并且所投的毒药不是毒鼠强。因此,一定是乙投乐果所为。
A.只有①
B.只有②
C.只有③
D.只有①和③
【答案】:C
【解析】①错误,从题中的条件能够知道,投毒案即便不是甲投毒鼠强实施的,也不一定就是乙投乐果干的,因为乙也可能投毒鼠强,或者甲也可能投乐果,所以条件①不一定能成立。②错误,依据题中已知条件“所用毒药二者至少其一”可知,所投的毒药可以是其中一种,也可以两种都有,所以条件②不一定能成立。③正确,由已知条件作案者必定有一人,所用毒药必定有一种,可以确定,作案者不是甲就是乙,所用毒药不是毒鼠强就一定是乐果,因此条件③一定能成立。
3、人格权是指民事主体基于其法律人格而享有的,以人格利益为客体,为维护其独立人格所必需的权利。以下不属于人格权的是()。
A.生命权
B.健康权
C.肖像权
D.荣誉权
【答案】:D
【解析】本题可根据人格权的定义来判断各选项是否属于人格权。人格权是指民事主体基于其法律人格而享受的,以人格利益为客体,为维护其独立人格所必需的权利。生命权、健康权和肖像权均属于人格权的范畴。生命权是指自然人享有的以生命安全和生命维持为内容的权利,是自然人最根本的人格权;健康权是指自然人以其身体外部组织的完整和身体内部生理机能的健全,使肌体生理机能正常运作和功能完善发挥,从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为内容的人格权;肖像权是公民可以同意或不同意他人利用自己肖像的权利,也是人格权的一种。而荣誉权是指公民、法人所享有的,因自己的突出贡献或特殊劳动成果而获得的光荣称号或其他荣誉的权利,它并非基于法律人格而产生,主要体现的是民事主体对其荣誉及其利益所享有的维护的权利,不属于人格权,所以该题答案是荣誉权。
4、4,7,13,25,49,()。
A.80
B.90
C.92
D.97
【答案】:D
【解析】先进行计算:4乘2再减1等于7,7乘2再减1等于13,13乘2再减1等于25,25乘2再减1等于49。存在规律:数列中第n项乘2再减1等于第(n+1)项(n=1,2,…)。所以按照此规律,所填数字为49乘2再减1,结果等于97。
5、《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规定,农民工工资应当以()形式发放。
A.货币
B.实物
C.股票
D.基金
【答案】:A
【解析】农民工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发放,以货币形式支付工资是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的重要方式。货币具有普遍的流通性和可兑换性,便于农民工获取生活所需物资及进行其他经济活动,能够确保工资的实际价值和可支配性。而实物、股票、基金等形式存在诸多弊端,实物可能存在质量、价格评估等问题,股票和基金具有市场波动风险和专业操作要求,无法稳定、及时地保障农民工的基本生活和收入权益,所以农民工工资应采用货币形式发放。
6、允许收缴、扣留机动车驾驶证的部门只有()。
A.运输管理部门
B.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
C.工商部门
D.税务部门
【答案】:B
【解析】允许收缴、扣留机动车驾驶证属于交通管理执法行为,需由具备相应执法权限的部门执行。运输管理部门主要负责道路运输市场的监管,如客运、货运等行业管理,并不具备收缴、扣留机动车驾驶证的权力;工商部门主要负责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包括企业注册登记、市场秩序维护等工作,与收缴、扣留机动车驾驶证的职权无关;税务部门主要负责税收征收管理等工作,也没有收缴、扣留机动车驾驶证的权力。而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是负责道路交通管理工作的专门部门,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其有权依法收缴、扣留机动车驾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