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胃痛中医辨证分型与胃镜及组织病理学分型相关性研究:理论与临床新视角.docx
文件大小:39.62 KB
总页数:20 页
更新时间:2025-05-23
总字数:约2.42万字
文档摘要
胃痛中医辨证分型与胃镜及组织病理学分型相关性研究:理论与临床新视角
一、引言
1.1研究背景与意义
胃痛,作为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在中医和西医领域都备受关注。在中医理论中,胃痛被归属于“胃脘痛”范畴,其发病机制主要涉及脾胃功能失调、气血不畅以及情志因素等。《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提到:“木郁之发,民病胃脘当心而痛,上支两胁、膈咽不通,食饮不下。”这表明在中医看来,肝郁气滞可横逆犯胃,致使胃气失和、阻滞,进而引发胃痛。临床上,中医依据患者的症状、体征以及舌象、脉象等,将胃痛进行细致的辨证分型,常见的证型有肝气犯胃证、脾胃虚寒证、脾胃湿热证、胃阴亏虚证、瘀血停胃证等。通过辨证论治,给予个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