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低位房间隔起搏在临床应用中的可行性与远期房性快速心律失常关系的深度剖析.docx
文件大小:40.19 KB
总页数:20 页
更新时间:2025-05-23
总字数:约2.49万字
文档摘要
低位房间隔起搏在临床应用中的可行性与远期房性快速心律失常关系的深度剖析
一、引言
1.1研究背景
心脏起搏器作为治疗心律失常和传导阻滞等病症的关键医疗设备,自20世纪初概念提出以来,历经了漫长且富有突破性的发展历程。1928年,Hyman首次提出心脏电刺激概念,为心脏起搏器技术的诞生埋下了种子。1952年,Zoll成功研制出首台可穿戴式起搏器,这一里程碑事件奠定了现代起搏器技术的基础,标志着心脏病治疗进入了新的纪元。随后在1958年,塞利恩成功研制出第一台真正意义上可植入人体的心脏起搏器,开启了心脏起搏器在临床治疗中的广泛应用。
早期的心脏起搏器功能相对单一,主要是固定频率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