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2025年心理咨询师专业考试试题及答案.docx
文件大小:14.53 KB
总页数:8 页
更新时间:2025-05-23
总字数:约4.46千字
文档摘要

2025年心理咨询师专业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案例分析题(30分)

1.案例背景:小明,男,17岁,高中生。最近一年来,小明在学业上成绩下滑,经常感到焦虑、烦躁,甚至出现失眠、食欲不振的情况。在与家人、同学沟通时,小明显得沉默寡言,不愿与人交流。

(1)请分析小明产生焦虑、烦躁情绪的原因。(6分)

答案:小明产生焦虑、烦躁情绪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学业压力、人际关系、家庭环境、个人心理素质等。

(2)作为一名心理咨询师,你认为应该如何帮助小明改善情绪?(6分)

答案:①倾听小明的困扰,给予关爱和支持;②了解小明的学业、人际关系、家庭环境等方面的具体情况;③运用心理疏导、认知行为疗法等心理咨询技术,帮助小明调整心态;④指导小明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心理素质。

(3)请简述心理咨询师在咨询过程中应遵循的原则。(6分)

答案:①尊重、理解、关爱;②保密;③中立、客观;④信任、真诚;⑤尊重来访者意愿。

(4)请列举心理咨询师在咨询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风险及应对措施。(6分)

答案:①隐私泄露:与来访者签订保密协议,确保咨询内容不外泄;②来访者情绪波动:加强沟通,关注来访者情绪变化,及时调整咨询策略;③心理创伤:掌握心理创伤的识别和处理方法,必要时寻求专业支持。

二、选择题(30分)

2.以下哪项不属于心理咨询师的基本素质?(6分)

A.热爱心理咨询事业B.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C.具备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D.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

答案:D

3.心理咨询师在咨询过程中,以下哪种说法是错误的?(6分)

A.倾听来访者的困扰,给予关爱和支持B.运用心理咨询技术,帮助来访者解决问题C.强迫来访者接受自己的观点D.尊重来访者的意愿,尊重其隐私

答案:C

4.心理咨询师在咨询过程中,以下哪种说法是正确的?(6分)

A.只关注来访者的心理问题,忽视其生理、社会因素B.运用心理咨询技术,帮助来访者解决心理问题C.压抑来访者的情绪,使其尽快适应社会D.强迫来访者接受自己的观点

答案:B

5.心理咨询师在咨询过程中,以下哪种说法是错误的?(6分)

A.倾听来访者的困扰,给予关爱和支持B.运用心理咨询技术,帮助来访者解决问题C.忽视来访者的心理需求,只关注其生理、社会因素D.尊重来访者的意愿,尊重其隐私

答案:C

6.心理咨询师在咨询过程中,以下哪种说法是正确的?(6分)

A.只关注来访者的心理问题,忽视其生理、社会因素B.运用心理咨询技术,帮助来访者解决心理问题C.忽视来访者的心理需求,只关注其生理、社会因素D.强迫来访者接受自己的观点

答案:B

三、简答题(30分)

7.请简述心理咨询师在咨询过程中应遵循的原则。(6分)

答案:①尊重、理解、关爱;②保密;③中立、客观;④信任、真诚;⑤尊重来访者意愿。

8.请简述心理咨询师在咨询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风险及应对措施。(6分)

答案:①隐私泄露:与来访者签订保密协议,确保咨询内容不外泄;②来访者情绪波动:加强沟通,关注来访者情绪变化,及时调整咨询策略;③心理创伤:掌握心理创伤的识别和处理方法,必要时寻求专业支持。

9.请简述心理咨询师在咨询过程中应如何处理来访者的心理问题?(6分)

答案:①倾听来访者的困扰,给予关爱和支持;②了解来访者的具体情况,分析问题原因;③运用心理咨询技术,帮助来访者调整心态;④指导来访者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心理素质。

10.请简述心理咨询师在咨询过程中应如何与来访者建立良好的关系?(6分)

答案:①尊重来访者的意愿,尊重其隐私;②倾听来访者的困扰,给予关爱和支持;③运用心理咨询技术,帮助来访者解决问题;④信任、真诚,与来访者建立良好的沟通。

四、论述题(20分)

11.结合实际案例,论述心理咨询师在咨询过程中如何运用认知行为疗法帮助来访者调整心态。(6分)

答案:认知行为疗法是一种心理治疗方法,通过改变来访者的认知模式和行为模式,帮助其改善心理状态。以下是一个实际案例:

来访者小李,女,28岁,因工作压力过大导致焦虑、抑郁情绪。在咨询过程中,心理咨询师运用认知行为疗法帮助小李调整心态。

①识别负面认知:小李认为“工作压力太大,我无法应对”,这是一种负面认知。咨询师帮助小李识别这种认知,并引导她思考其他可能的解释。

②认知重构:咨询师引导小李重新审视工作压力,帮助她认识到工作压力并非不可承受,而是可以通过调整心态、提高工作效率来应对。

③行为实验:咨询师指导小李尝试改变应对工作压力的行为,如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学习放松技巧等。

④追踪反馈:咨询师定期追踪小李的情绪变化,及时调整咨询策略。

五、案例分析题(30分)

12.案例背景:小王,男,35岁,企业中层管理人员。最近一段时间,小王在工作中感到力不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