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井式测试桩智能化防护系统技术解析.docx
文件大小:13.74 KB
总页数:2 页
更新时间:2025-05-23
总字数:约1.3千字
文档摘要

井式测试桩智能化防护系统技术解析

一、产品定位与设计原理

井式测试桩是针对城市地下管网阴极保护系统开发的专用监测装置,其设计遵循GB/T21448-2022《埋地钢质管道阴极保护技术规范》要求。作为城市地下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该装置通过创新性的井室集成设计,解决了传统地面测试桩在密集城区面临的三大难题:空间占用矛盾、人为破坏风险和环境侵蚀问题。核心设计理念在于将检测单元与防护结构进行模块化整合,实现地下管网阴极保护参数的实时监测与物理防护双重功能。

二、系统结构与技术参数

1.主体结构

采用Q235B碳钢材质圆柱形壳体(Φ600×H1200mm),壁厚≥8mm,整体热浸镀锌处理(锌层厚度≥85μm)。内部配置304不锈钢支架系统,包含:

三通道接线模块:分别对应管道电位(±2V)、参比电极(Cu/CuSO4)、阳极地床(0-50A)监测回路

防雷击保护单元(8/20μs波形,通流容量20kA)

数据采集传输模组(RS485/MODBUS协议)

2.密封防护体系

构建四级防护结构:

外层:铸铁井盖(EN124D400级),防盗系数C250

中层:橡胶密封圈(EPDM材质,硬度70±5ShoreA)

内层:304不锈钢测试桩盖(IP68防护等级)

腔体:聚氨酯发泡填充层(密度≥45kg/m3)

三、技术优势与性能指标

1.环境适应性

工作温度:-40℃~+85℃(符合IEC60068-2系列标准)

防护等级:整体IP68(浸水1m/72h无渗漏)

抗震性能:8度设防(GB50223标准)

2.电化学监测精度

电位测量:±1mV(0~-2000mV范围)

电流分辨率:0.1mA(0-10A量程)

数据采样率:1次/分钟(可编程设置)

3.防盗防护性能

抗冲击:30J动能冲击无结构性损坏

防撬设计:三点式暗锁结构(启闭扭矩≥50N·m)

定位追踪:内置RFID电子标签(ISO/IEC18000-6C标准)

四、工程应用特性

1.空间适配性

通过BIM建模优化,可适应DN300-DN2000不同管径需求,最小安装间距控制在1.5m管廊断面内。配套开发的快速安装工法,使单点施工周期缩短至4小时(传统工法需8小时)。

2.智能监测扩展

可选配:

无线传输模块(NB-IoT/LoRa)

太阳能供电系统(10W/12V)

腐蚀速率探头(LPR技术)

GIS定位单元(≤5m精度)

3.维护管理优势

独创的双通道检修口设计,上部维护口(Φ200mm)用于常规检测,下部操作口(Φ400mm)支持设备更换。配备专用检修工具包,单人即可完成90%以上的维护作业。

五、应用场景与工程验证

本产品已成功应用于:

城市综合管廊项目(上海世博园区地下管廊)

轨道交通配套管网(北京地铁16号线)

老旧城区管网改造(广州越秀区更新工程)

经第三方检测(CNAS认证实验室),在连续3年运行周期内,设备完好率保持98.7%以上,数据采集完整度达99.2%,防护结构未发生任何渗透或破坏案例。相较于传统测试桩,全生命周期维护成本降低62%,有效保障了城市地下管网阴极保护系统的可靠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