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技术与工程实践的可能路径.docx
文件大小:21.13 KB
总页数:2 页
更新时间:2025-05-23
总字数:约小于1千字
文档摘要

第PAGE页码1页/总NUMPAGES总页数2页

技术与工程实践的可能路径

技术与工程实践教什么?学什么?怎么考?这是摆在初中科学教师面对新课标、新教材、新中考面前亟需回答的问题。

技术与工程实践教什么和学什么的问题,自有新课标和新教材来给出答案。但横向比较国内初中科学(物理、化学、生物、自然地理)各个版本的教材,能比较系统地体现技术与工程实践的内容设置还是比较少的。相反,小学科学教材中就有专门的章节来呈现这方面的内容。

窃以为,跟初中科学呈现技术与工程实践的形式与内容,与小学科学教材最大的不同在于,初中教材更偏向于“用科学理论解释技术与工程实践问题”,其核心还是在教材正式的内容本身呈现“STSE”教育的内涵,并将此作为重要的章节来呈现,而不是像原浙教版教材中以“STST”栏目出现,被教师和学生认为地位等同于教材中的“阅读材料”,仅仅是信息的介绍。当然,作为与科学本身特征有很大不同的技术与工程,按照课程标准的描述,还是要理解“技术的核心是发明”“工程的核心是建造”之类的本质,技术与工程实践的完整历程。

针对技术与工程实践完整历程,它是一套标准化、模式化的实践流程,其基于行为主义心理学层面的操作方法与路径,在小学科学的技术与工程实践版块获得呈现,初中科学更应在此基础上的深入,从认知主义心理学和社会性意义建构心理学等角度去深入认知。这样,对技术与工程实践,避免只有操作流程,而没有思维及情意参与的低效活动。

技术与工程实践不可或缺的就是物化产品,即建造过程及结果。对于初中学生的学业水平要求,许多建构还是基于简单的物理模型,而模型最大的功能就是能利用科学理论去解释和预测,从而解决实际问题。

此外,技术与工程实践不同于科学探究的解决问题路径,是需要在现实受限制的条件下解决问题,同时对问题的解决有一个具体的标准。简单说来,就是对解决问题进行了标准性评价,最好通过评价量表的方式得以呈现。评价量表对问题解决方向具有指引性,对阶段性产品的改进、完善与迭代提供了依据和标准,对解决问题提供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