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劳动合同法问模板.doc
文件大小:119.54 KB
总页数:49 页
更新时间:2025-05-23
总字数:约4.79万字
文档摘要

《劳动协议法》问题解答200题

1、对于企业和劳动者双方来说,《劳动协议法》更侧重保护谁权益呢?

《劳动协议法》是应该向劳动者倾斜,还是应该对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双方权益并重平等保护,一直是充斥于立法整个过程问题。最终,《劳动协议法》与《劳动法》相比,在“保护劳动者正当权益”地位表述次序上稍有改变。

《劳动法》第1条为:“为了保护劳动者正当权益,调整劳动关系,建立和维护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劳动制度,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依据宪法,制订本法。”

《劳动协议法》第1条要求:“为了完善劳动协议制度,明确劳动协议双方当事人权利和义务,保护劳动者正当权益,构建和发展友好稳定劳动关系,制订本法。”

由此可见,《劳动协议法》在明确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双方权利义务并重规范基础上,又尤其提出了对劳动者正当权益给予保护。能够说,相对于《劳动法》来说,《劳动协议法》作了“有程度让步”。

2、《劳动协议法》适用范围是什么?

《劳动协议法》第2条要求了该法适用范围:即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签订、推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协议用人单位包含以下4种类型:(1)中国境内企业;(2)个体经济组织;(3)民办非企业单位;(4)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

而《劳动法》适用范围仅包含3种类型:(1)中国境内企业;(2)个体经济组织;(3)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国家机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

可见,在用人单位适用范围上,《劳动协议法》比《劳动法》多了一个“民办非企业单位”,显然又比《劳动法》前进了一步。所以,不管是国家机关还是事业单位,不管是以营利为目企业、个体经济组织,还是以非营利为目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只要与劳动者建立了劳动关系,就应该签署劳动协议。而只要签署劳动协议,都要依据《劳动协议法》实施。

3、什么是“民办非企业单位”?

所谓“民办非企业单位”,依据国务院颁布《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要求,它是指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其她社会力量以及公民个人利用非国有资产举行,从事非营利性社会服务活动社会组织。在中国现行体制下,民办非企业单位和社会团体、基金会一样,其实质均为民间组织一个形式。所以,《劳动协议法》实施以后,作为民间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与其聘用职员建立劳动关系后,必需依据《劳动协议法》要求签署劳动协议。

4、事业单位在编制外招用劳动者,必需签劳动协议吗?

现实生活中,部分事业单位在编制外招用劳动者,常常不与招用劳动者签订劳动协议或者聘用协议。所以,这些劳动者往往既不能享受国家相关人事管理政策要求权利,也极难依据《劳动法》维护本身权益。

?《劳动协议法》第2条第2款要求: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与其建立劳动关系劳动者,签订、推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协议,依据本法实施。

也就是说,以后,只要上述单位与劳动者建立了劳动关系,就得依据本法签署劳动协议。

5、用人单位签订哪些规章制度必需要与职员协商?

依据《劳动协议法》第4条要求,用人单位在制订、修改或者决定相关劳动酬劳、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职员培训、劳动纪律以及劳动定额管理等直接包含劳动者切身利益规章制度或者重大事项时,应该经职员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员讨论,提出方案和意见,与工会或者职员代表平等协商确定。

在规章制度和重大事项决定实施过程中,工会或者职员认为不合适,有权向用人单位提出,经过协商给予修改完善。

经过以上条款能够看出,该法尤其要求了职员或者工会对用人单位规章制度提出异议权利。较之《劳动法》要求相比,不仅深入明确和扩大了规章制度范围,而且对规章制度制订、修改、实施都做出了明确要求。

6、劳动者到新单位后,什么时候开始签劳动协议?

《劳动协议法》第7条要求:“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即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用人单位应该建立职员名册备查。”第10条要求:“建立劳动关系,应该签订书面劳动协议。”

依据《劳动法》要求,劳动关系建立以签订劳动协议为关键标志。不过,在实践中出现了很多用人单位用工却不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协议现象。

在总坚固践基础上,《劳动协议法》调整了《劳动法》相关要求,要求用人单位自实际用工之日起即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并特意强调该劳动协议形式应为“书面”,这么要求有利于保护劳动者正当权益。

7、签订劳动协议标准是什么?

《劳动协议法》第3条明确了签订劳动协议标准包含以下5方面内容:

(1)正当;(2)公平;(3)平等自愿;(4)协商一致;(5)老实信用。

而在《劳动法》第17条,确立劳动协议签订标准仅有以下3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