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浅谈小学语文与道德与法治学科整合探究.docx
文件大小:18.37 KB
总页数:4 页
更新时间:2025-05-23
总字数:约2.25千字
文档摘要

浅谈小学语文与道德与法治学科整合探究

摘要:语文学科的内容非常丰富,从语文学科引申开去的主题有很多,而道德与法治学科就包含其中,将小学语文与道德与法治两门学科相结合,一方面是深化语文教学的思想,另一方面也巩固了德育教育。小学语文和道德与法治的学科整合对于培养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小学语文;道德与法治;德育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提到:“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小学道德与法制课程标准》中提到:“小学低年级阶段是儿童从幼儿生活向小学生活过渡并逐步适应学校生活的重要时期,也是儿童品德和行为习惯、生活态度、认知能力发展的重要时期。”由此我们可以发现,改编后的道德与法治课程对学生的养成教育更加重视,这与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不谋而合。小学学生年龄大多在6-12岁,正是三观养成的初级阶段,在学生发展的黄金时期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将会让孩子受益终生。

一、扎根于实际,寻找语文和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整合点

在进行学科整合的过程中,钻研语文和道德与法治两门教材,寻找合适的学科整合点,语文和道德与法治两门学科有很多相通点,当前小学阶段也有很多任教语文的老师兼任道德与法治学科,这也为两门学科整合创造了条件。

了解学生学情,小学阶段学生理解没有那么深刻,因此根据学生的学习理解能力,在讲授时层层递进让不同层次的学生理解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思想,对于个别学生单独进行沟通与辅导,从而在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同时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

二、语文和道德与法治学科整合内容互补,丰富教学课堂

语文学科与道德与法治学科在教学目标上有很多相通之处,将这两门学科进行整合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减轻了教师的授课压力。以一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一单元的第二课《拉拉手,交朋友》为例。它与一年级上册的《语文》课本中的语文园地四中的口语交际《我们做朋友》的主题思想一样,教学时可以以班队活动的形式,让学生介绍自己的好朋友,学会如何交朋友,通过一起玩耍,通过发掘共同的兴趣爱好,通过日常的交往和互相关心和帮助,交到朋友。对于一年级的小朋友来说,口语交际可能比较困难,因此需要从贴近生活的话题去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引导孩子把语言说通顺,并能够感受到交朋友的快乐。

再比如,二年级下册《语文》中的《小马过河》,告诉学生遇事要自己思考实践,不能光听他人的建议。结合《道德与法治》的《挑战第一次》进行课本剧的排演,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更好地从小马的角度教育学生要学会勇敢地尝试,让学生进一步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从而更深层次地学会克服恐惧,自己动脑筋做事情。

三、语文和道德与法治学科整合,给学生心里种下美好的品质

道德与法治学科在塑造学生品格上起着启蒙和引导的作用,当前部编本的语文课本中也有很多向学生传达美好品质的课文。比如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中第一单元的第三课《我很诚实》就向学生分析了什么是诚实,和选择诚实可能会面对的一些问题,区分什么是诚实与不诚实的行为。再结合三年级语文下册中《我不能失信》,通过宋庆龄不失信与小伙伴的故事,让学生们假设自己是宋庆龄,以开展班级辩论会的形式,谈谈自己的选择,并说一说做出这样选择的原因。从而来教育学生也许选择诚实自己会有损失但是却能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进一步让学生感受到选择诚实的不易,从而教育学生要做一个诚实的孩子。

四、语文和道德与法治学科整合,培养学生关注人文环境,热爱家国的情怀

孩子是祖国的希望与花朵,引导学生关注人文环境,树立环保意识。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童话故事《青蛙卖泥塘》讲述的是青蛙觉得自己居住的烂泥塘不好,想要卖掉,其他的小动物纷纷来看说出了不想要泥塘的原因,最后青蛙根据它们的意见将泥塘装饰了一番后,泥塘周围的环境变好了,青蛙最终决定不卖泥塘的故事。文章主旨在于教育学生幸福的双手要靠自己去创造,也凸显了环境的重要性,要爱护环境,这与二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课本中第三单元的主题《绿色小卫士》所传达的环保意识所一致。由此请学生们去搜集关于水、树木相关的环保知识,来组织开展一堂知识竞赛,在趣味活动中向学生传授珍惜水资源、树木能净化空气,做成纸张等知识,从而让学生有节约用水、节约纸张、废物回收再利用的意识,还可以课后组织一次废物回收再利用比赛,锻炼学生的动手创新能力。让学生各方面得到发展和提升。

热爱自己的祖国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传统美德,给孩子们的心里种下爱国的种子。五年级上册第十二课《少年中国说》寄托着梁启超先生对少年中国的热爱与期望,在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十课《传统美德,源远流长》的主题中也有讲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由此可以延展开来通过一堂以“爱国”为主题的班队活动课。可以让学生自行搜索中国历史上的诗人们写下的爱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