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思维发展的高中写作教学探究——以2022年全国新高考语文I卷作文为例
◎江苏/秦粲
写作需要写作者综合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个性化、创意化的表达。其中,有效的语言表达是动态思维活动的重要体现。在写作过程中,教师需要聚焦“概念”,提取整合有效的写作元素,形成写作的逻辑思维链条。
本手绝不是空怀梦想、坐而论道者,也不是遇见困难就畏畏缩缩、踯躅不前,而是对时局洞察深思后的自知,更是不断勤于打下基础的蛰伏与奋进。
两个文段有效地对材料进一步取舍,提取出“核心”的概念。同时,借助诠释法、定义法等有效地对核心概念进行阐释,进而不断强化中心观点,以防止写作中产生中途易辙、偷换概念等问题。
可见,这样的问题设置可使写作的指向性更为具体,核心旨意更加明确,话题和议题更加集中。在写作过程中,考生可以借此有效地规避“空谈”,实现言之有物、言之成理。
“思想深刻”是指作文能够阐释事物或者问题的本质,揭示出解决问题产生的原因,表达自我独特的见解。它主要包括过程性深刻和结论性深刻。在写作过程中,教师可以巧用“辨析”法,寻找恰当的关系,仔细辨析,层层推因,建构深度写作的思维模式。
所谓的“本手”是做事做人的根本,重在一个“本”字上。“本”是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根基。不能以“本”为本,天国大厦将会坍塌;不能步步稳打稳扎,国家复兴之路将会越走越难。
然而,“本”不同于“妙”,更不同于“俗”。因为“妙”意味着“妙手偶得”“天然而成”,“俗”意味着“貌合神离”“庸俗无度”。“本”是“妙”的基础,只有立足根本,才可妙手天成;也只有脱离“俗”,才可棋高一筹。
可见,深度思维往往需要对人或者事物进行多角度的思考。辨析关系是实现深度思考、形成思辨式思维的关键。“达其源,穷其理”是写出具有思想深度的好文的基础。这就要求考生在写作中理清关系,进行正误、好坏、美丑之间的比较,从而达到内涵丰厚、说理深刻。
跳出窠臼、创新表达是高考作文发展等级的最高形式。具体要求是构思新巧、见解新颖、表达有个性。这就要求写作主体创设情境,灵活地运用各种文体,将自己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转化为具有个性特征的文字。
小明是一个思维敏捷的学生,但是做事较为浮躁,喜欢投机取巧。最近,他在解决数学试题的时候总是采取一些看似“简便”的方法,但是成绩总是不如人意。假如你是他的同学,你想劝勉他,让他懂得“练好基本功,才能有所创造”的道理。请你给他写一封劝慰信。
总之,写作的意义不仅仅只是呈现结果,更为重要的是有效的交流。从这一角度来说,写作教学需要关注学生思维发展,设计出具有丰富性、层级性、开放性、情境性的思维训练活动,引导学生写出真正的个性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