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基于“思维发展与提升”的群文阅读策略研究.docx
文件大小:37.93 KB
总页数:2 页
更新时间:2025-05-23
总字数:约1.36千字
文档摘要

基于“思维发展与提升”的群文阅读策略研究

◎甘肃/谢小平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注重有效阅读,倡导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提升学生思维品质。”随着新课改的实施,群文阅读教学应运而生,其打破了教材的单一性和孤立性,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综合阅读能力。

何为群文阅读?顾名思义,“群文”强调围绕一定的议题,进行多文本的组合。“群文阅读”则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围绕一个或者多个核心的议题,以多文本为学习载体,建构整体的阅读思维和语言运用能力。这种新型的阅读模式有效地让学生在不同语言文字符号中,与文本、作者之间展开交流,实现了学生语文学科素养的提升。随着群文阅读研究的深入,许多一线教师纷纷开展群文阅读教学实践,有效地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提升了学生的思维品质。但是在群文阅读教学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1)简单文本叠加,缺少资源整合。群文阅读不同于常态的单篇阅读,群文阅读的篇目较多,花费的时间更长,对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需要有效地组合文本,引导学生进行多文本、系列化的阅读。(2)注重阅读活动,轻视整体思维。群文阅读以“群”为基点,以“类”为意识,需要教师梳理出多文本的共性,帮助学生形成整体的阅读思维。(3)思维浅层滑行,缺少深度思维。群文阅读旨在由课内到课外,强调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和深刻性。有些教师往往只注重群文阅读的形式,缺少建立由点到面、由线到网的深度思维模式。

基于以上问题,笔者认为群文阅读需要紧扣核心议题,从横纵两个方向实现互文性的群文阅读,让阅读从封闭走向开放,从单一走向多元,实现学生语文思维品质的提升。

群文阅读与单篇阅读相比,阅读内容更加丰富,阅读观点更加全面。在群文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注重文本的横向推进,引导学生寻找不同篇目中同一内容的相悖之处,从而使学生的思维更具思辨性。

阅读不是为了消遣、娱乐,而是一个动态思考的过程。连滚带爬地进行深度思考是阅读的理想境界。在群文阅读过程中,读者需要从一篇向多篇发散,形成纵向引申,提升深度思维,从而有效解决实际问题。

首先,注重专题化积累,深化群文阅读。文本体验与“主题阅读”紧密相联,有助于构建系统化的阅读知识体系。教师可以通过大量的阅读资料解读文本,让文本与文本、学生与文本之间产生对话,进而培养学生的语言感受力和阅读兴趣,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比如,学习《秋天的怀念》一文时,教师可以补充史铁生的《合欢树》《来到人间》等文本,以“生命不能承受之轻”为主题开展群文阅读。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感悟文本中“好好儿活”这句话的深度内涵,引导学生体悟作者对母亲的情感。

学生在比较阅读、专题阅读中进行纵深挖掘,从而形成自己的独特见解。同时,围绕有趣的学习活动,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发挥,有效地研读文本,深入探究作品的内涵。

互文性理论强调在多个文本相互参照中,形成情感和思想的互补,与群文阅读有着诸多相通之处。在群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运用多维互补的方法让学生学会联结、比较、整合、迁移、创新,最大化地发挥多文本的功效性,在文本互补中提升学生创新思维。

综上所述,在群文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将不同的文本进行整合,组织多元化的语言实践活动,促进学生语文思维品质的提升。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亲近阅读、走进阅读,涵养心灵、思考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