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DB3707_T106-2024_地质环境监测站(点)建设规范_潍坊市.docx
文件大小:293.55 KB
总页数:12 页
更新时间:2025-05-23
总字数:约5.33千字
文档摘要

ICS07.060

CCSP13

3707

潍坊市地方标准

DB3707/T106—2024

地质环境监测站(点)建设规范

Codefortheconstructionofgeologicalenvironment

monitoringstations(sites)

潍坊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3707/T106—2024

前言..................................................................................II

1范围................................................................................3

2规范性引用文件......................................................................3

3术语和定义..........................................................................3

4建设目标、原则及流程................................................................3

5监测站(点)建设准备................................................................4

6监测站(点)设计....................................................................4

7监测站(点)建设....................................................................6

8运行维护............................................................................8

附录A(资料性)地质环境监测站(点)基础布局图........................................9

附录B(资料性)地质环境监测标识牌示意图.............................................10

附录C(资料性)地质环境监测站编号规则...............................................11

I

DB3707/T106—2024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潍坊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潍坊市土地储备中心、山东正元冶达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山东省国土空间生态修

复中心、山东省第一地质矿产勘查院、潍坊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坊子分局、山东省临朐县自然资源发展

有限公司、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山东局集团青岛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刘洪营、曹培敬、朱峰、高风宝、徐永海、许风成、王会韬、颜堂、王维斌、

戚庆学、张凯文、张海鹏、柴家琦、李涛、张丽霞、聂涛。

II

DB3707/T106—2024

地质环境监测站(点)建设规范

1范围

本文件确立了地质环境监测站(点)建设的目标、原则和流程,规定了监测站(点)建设准备、设

计、建设、运行维护等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地质环境监测站(点)的建设和运行维护。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28181安全防范视图计算联网系统信息传输、交换、控制技术要求

GB50057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50169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343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由岩石圈、水圈和大气圈组成的环境系统。

地质环境监测geologicalenvironmentmonitoring

地质环境监测对象geologicalenvironmentmonitoringobjects

地质灾害、地下水(含卤水、地热、矿泉水)、地质遗迹及矿山地质环境,其中地质灾害包括崩塌、

地裂缝、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面沉降等。

geologicalenvironmentmonitoringfactors

可观测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