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教师如何帮助学生实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docx
文件大小:30.69 KB
总页数:14 页
更新时间:2025-05-23
总字数:约7.34千字
文档摘要

第PAGE页码2页/总NUMPAGES总页数5页

教师如何帮助学生实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

学习能力是每个人都应具备的基本能力,对在校的学生来说尤为重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是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但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则需要我们认真研究对策,提出有效的解决途径。文中谈到的老师引导、适时的方法、鼓励和激励等都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起着重要作用。只要老师开动脑筋,全身心投入教学,就能逐步帮助学生实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

自2018年1月教育部颁布《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来,全国的高中英语老师都在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初中和小学的英语老师也借此东风,展开了深入探讨英语核心素养内涵的活动,并纷纷在英语课堂上逐步落实核心素养,使得英语教学中的各个环节有了可喜的变化。

细想起来,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都值得老师深入探究和实践。而在教学中如何做到充分兼顾、综合实施,也需要老师精心思考、设计、实践和创新。

俗话说得好,师父领进门,修行靠个人。英语学习是否也遵循这个道理呢?

学校的英语课程从小学、初中到高中的课时数都是有限的。然而,要想学好英语,学生就需要投入很多课堂以外的时间来补充课内的学习。

下面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这些问题:

如何让学生具备自主学习能力?

如何帮助学生实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

数年前,我指导的研究生在做有关小学生英语学习兴趣调研的时候发现了一个现象:

从调研数据来看,在小学一年级时,喜欢英语的学生占95%以上;到小学三年级时,喜欢英语的人数下降到75%左右;到小学五年级时,这个比例就下降到50%;而到了小学六年级时,这个比例就下降到30%左右。

为什么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下降了呢?原因很简单:

刚开始学的时候,老师还比较重视培养学生学英语的兴趣,而到了后来,由于老师把考试放在重要位置,所以一上课就总爱要学生默写单词或背诵刚学过的对话、课文。这样一来,默写单词和背诵课文就成了学生学习的负担。由于方法不得当,记忆又吃力,学生逐渐产生了厌烦情绪,加之上课发言机会少,参与活动的机会也少等种种原因,学生就逐渐失去了学习英语的兴趣。

有些老师认为,培养兴趣是一时的事,不能总是培养兴趣,适当的时候也要有一些必要的、枯燥的学习。其实,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在学生没有浓厚的兴趣前,兴趣的培养始终是重要的,直到学生自己对英语学科有了兴趣以后,我们才可以不必突出兴趣的培养。

兴趣的培养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课堂上,老师的话语、举止、教学所用图片、教学设计等都可以引发学生的兴趣。问题是,我们有没有想尽一切办法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的时候,我清楚地记得自己在一次给初一学生留课后作业时说:“今天每个学生回家只需要抄一遍课文,谁也不用多抄,我们看谁抄得最漂亮、最整齐,下次上课时全班一起评奖。咱们班共有42位同学,我们要评出26份优秀作业,即一半以上的同学都能得奖。让我们看看谁能得奖?记住啊,只需抄一遍。”

等第二天到学校收了作业以后,我看到学生的抄写都非常认真,同时我还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全班很多学生的新作业本变得特别薄,能感觉到作业本被撕掉了许多页纸。我暗自高兴,心想肯定是因为很多学生想得奖,抄了又抄,不满意就撕掉作业纸再抄。当然了,第二天,我把全班35个学生的作业评为优秀,另外7个学生也给了“进步很大”的评语。

在课上,我看到每个人脸上都露出了满意的笑容。没想到这样小小的指令性语言就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因此,老师评价作业的方式不同,带来的学习效果也不同。

还有一件事也让我记忆犹新。当年我教初一的时候,家长喜欢看孩子每次作业后的评分或评语。于是,我每次都在全班学生抄写的作业后面写上一个大大的“VeryGood!”给家长看。有一次,有个学生好奇地问我:老师,您为什么在这两个单词上各画了一个圆圈呢?针对学生的疑问,我利用上课的时间作出如下的解释:“老师给你们每个人的作业后面写了一句‘VeryGood!’,这是给你们爸爸妈妈看的,让他们知道你们的作业写得非常好。今天有位同学问我,为什么他写的单词上画了两个圈?我今天要告诉你们,两个圈说明这两个单词写得非常好,其他词都不如这两个词好看。在我心里,这两个词就是‘VeryGood!’你们仔细检查一下你们抄写的单词上是否也有个圈呢?”

接下来的几天,我发现全班学生写的字越来越好看,要都画圈就有些费时,于是我就改成在单词下面画线,结果那个学生又继续追问:老师,为什么没有圈了,而出现了下划线了?我又告诉大家,下划线表示这一行写得都很好。由于得到了好的引导,最后学生写的每行字都很整齐、漂亮。

当然了,整篇课文都依次画线也太费时,于是我就又换了一个学生不易发现的符号,即音乐的反复记号。有学生问: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