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册心理健康
教
案
一年级下册心理健康教学计划
一、情况分析:
对于一年级儿童来讲,是他们生活中的一个重大转折。他们的社会角色生活方式、学习方式和活动环境都将由此发生巨大变化。对于新生来说,首先要尽快适应新的环境。
一年级学生有以下特点:
1.思维特点:一年级学生正对生活的世界形成一个初步的看法,他们擅长于识别物体的特点、判断物体之间的相同和不同点,能很快并很容易地掌握任何一个物体所固有的特征。
2.语言表达特点:一年级学生乐于向其他人交流自己已经做过的事情,这是在探究课上鼓励学生有条理地表达和培养科学、文明的用语习惯的积极因素。
3.社交与合作特点:一年级学生在社交方面表现出易受同伴影响和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他们倾向于模仿同伴的行为,如看到别人玩什么游戏或玩具,自己也想要拥有相同的物品。这种易受影响的原因可能包括个人表现欲、占有欲、兴趣易变以及善于
二、教材分析
(一)、教学目标
??适应新的环境、新的学习生活乐与老师、同学交往。一年级学生心理健康活动课的教学总目标是:帮助学生迅速适应小学生活,培养积极的自我认识,提升社交技巧和情绪管理,并加强意志力。这些教育活动旨在支持孩子们全面而和谐的成长。
(二)、重点、难点
1.重点:对学生适应能力的训练和提高,包括适应新的人际关系、新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习惯善于表达自己等。
2.难点: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很多孩子认字量少,形象思维丰富,善于表达但又不完整,自控能力较差。
三、教学方法
在课堂教学中,以活动课为主淡化理论,通过多种途径,多种手段,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的心理发展施加影响。同时注意结合运用现代的教学手段辅助教学,使之更加生动形象直观,从每周一次的心理健康活动课入手。采用如下方法进行:
1.小品表演法:将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渗透于小品之中,确定主题后,由学生自编节目,自行分配角色,自己演出,然后大家讨论,升华主题。
2.设境讲解法:先创设情境,后讲解点拨。讲解中有信息、有知识、有思想、有新的语言。
3.故事启迪法:讲述生动故事,使学生从中明白事理,要求故事真实、贴切、新颖、灵活。
4.团体游戏法:从主题设计始,经参与心理游戏,有针对性解决学生中存在的困惑。
第一课:受欢迎的“耳朵”
【主题背景】
善于倾听是一种礼貌,表示对说话者的尊重;善于倾听也是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通过倾听可以利用他人智慧帮助自己解决问题。小学生好玩、好动,注意力不够持久,导致他们既善于倾听,更不会倾听。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听他人讲话时,会有走神、摆弄小动作、东张西望、随便插话、根本不听、不思考等不良习惯。本课旨在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到“倾听”的重要性,并通过有针对性的训练,掌握良好倾听的要求与技巧,自觉改掉不良倾听习惯,做一个“受欢迎”的倾听者。
【活动目标】
1.了解“倾听”的重要性,明确什么样的倾听行为是受欢迎的。
2.体验不同的倾听态度和倾听行为带给人的的不同感受,从而辨别什么是不良的倾听行为和良好的倾听行为。
【活动方法】
测试法、运动法、游戏法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5分钟)
导语:我们先来做一个“小熊照镜子”的游戏。
1.游戏规则:
(1)每组选一名代表到台前表演,教师讲故事——《小熊照镜子》。
(2)表演者听到“干净”这个词的时候,要做洗脸的动作,而在听到“镜子”这个词的时候则站着的人要立刻坐下,而坐着的人要立刻站起来。
2.让没有出错的同学说说自己的经验,出现错误的同学说说自己为什么错了。
3.教师小结:原来这些同学认真地听,专心地做,所以才做得这么好。你们真不愧是个好“听众”。这节课我们一起探讨“怎样做一个受欢迎的倾听者”。(板书课题)
二、心理剧:《不受欢迎的明明》(15分钟)
一名学生讲故事,明明同学有时不停变换身体姿势、插话、抢话题;有时东张西望、不停看表、不停转笔,有时埋头看书、打哈欠、伸懒腰,有时讲故事的同学讲一句,他还就点头,最后反问“你刚才说什么?”
最后,讲故事的同学失去了谈论的兴致,垂头丧气地走开了。
1.讨论:不受欢迎的行为表现
(1)看过这个心理剧,请大家来判断一下,明明是受欢迎的倾听者吗?
(2)在他身上都有哪些不受欢迎的倾听行为?
(3)明明不认真倾听的后果是什么?
2.解密“微表情”
屏幕出现各种不合格的倾听动作图示,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这样的倾听行为有可能在向说话者传递什么样的信息。
(1)身子不停地转来转去或不停地变换姿势——什么时候可以结束啊!
(2)随意插话、抢话——你说的我都知道了。
(3)东张西望——你可不可以不要再说了。
(4)转笔——真有些无聊。
(5)不停地看表——逐客令:你是不是该走了?
(6)埋头做自己的事情——你爱说不说,我得干自己的事了。
(7)打哈欠、伸懒腰——我对你所说的内容没什么兴趣。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