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PAGE1
社会政策观察|养老服务专题
2025年第12期(总第12期)
中国公益研究院养老研究中心民德咨询(北京)有限公司
2025年5月20日
关注热点
“养老服务师”职业化是推动行业专业化升级的重要举措
5月8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示拟发布的新职业、新工种及拟调整变更的职业(工种)信息。其中,新职业拟增加17个,新工种拟增加42个。在拟新增职业中,包括“养老服务师”等。
热点微评
“养老服务师”作为新设立的专业技术类职业,其职责涵盖居家、社区及机构养老服务的全链条,从需求评估、照护方案制定到技术指导、质量监控,乃至服务转介与研究应用。在99%的老年人居家养老的现状下,需要在机构的专业支撑下,依托社区开展居家养老服务。2025年1月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养老服务改革发展的意见》明确:贯通协调居家社区机构三类养老服务形态。人社部新增“养老服务师”职业,既是回应社会需求,也是推动行业专业化升级的关键举措。
我国当前的养老职业体系已逐步形成涵盖基础照料、专业技术服务及综合管理的多层次结构,主要包括养老护理员、家政服务员等基础服务岗位,以及近年来新增的老年人能力评估师、养老顾问、长期照护师等专业化细分职业,其中养老护理员作为技能型岗位,承担失能半失能老人的生活照料、基础护理及康复辅助工作。“养老服务师”与养老护理员相比,两者在职能定位及技能要求上存在显著差异:养老护理员主要承担执行层面的日常照料任务,技能培训侧重实操能力;而“养老服务师”则需统筹服务资源、制定标准并参与技术革新,体现出更强的专业性和管理属性。这一职业分化不仅反映了养老服务从粗放型向精细化、智能化的转型趋势,也为行业人才梯队建设提供了结构性支撑。
人社部新增“养老服务师”职业不仅是填补人才缺口的应急之举,更是重构养老服务体系的重要支点。随着政策支持力度加大、技术应用深化及社会观念转变,这一职业有望成为银发经济中新的“生力军”,推动行业从“量”的扩张转向“质”的飞跃。未来,通过完善职业培训、提升社会认可度、打通职业晋升通道,“养老服务师”或将成为兼具社会价值与职业吸引力的新兴职业发展领域。
相关链接
1.山西:首届养老服务人才校企双选会举行
5月10日,由中国社会福利与养老服务协会指导,山西省养老事业发展联合会和山西省护理学会主办,山西工商学院承办的山西省首届养老服务人才“校企”双选会在太原举行。参加双选会的包括养老服务相关专业的17所高校,旅居养老、社区居家养老、机构养老、医养结合的48家养老服务机构,以及金融养老、智慧养老、智慧消防、适老化改造、老年人辅具租赁、老年人功能食品、老年人用品、人形机器人等行业的11个商家。
2.国家医疗保障局:首批长期照护师证书颁发
4月28日,全国首批长期照护师证书颁发活动在江苏南通举行,国家医保局为首批获证长期照护师代表颁发长期照护师证书。据悉,江苏省在全国率先启动长期照护师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工作,首批81名考试合格的从业人员正式持证上岗。
3.民政部、人社部:推进养老服务人才职业技能等级认定
4月14日,民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印发关于《关于加快推进养老服务技能人才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工作的实施意见》。实施意见包括七项重点任务,全面推行职业技能等级制度,以养老护理员为重点。推进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机构建设、规范组织实施和证书颁发、建立常态化考核认定机制、加强职业研究和标准教材建设、促进认定结果与培养使用待遇相结合、拓展高技能人才职业发展空间等。
关于社会政策观察
社会政策观察是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研发的服务政府和社会的产品,由关注热点、热点微评、相关链接三个模块组成,侧重关注公益慈善、儿童福利、养老服务、残疾人保障四个领域,旨在倡导从实践中求破解热点难点之道,传播典范案例,推动实践与政策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