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篇布局之排列组合——以2023年新课标I卷作文题指导为例
高考阅卷标准要求一类文为“结构精巧”,而现实写作中学生的作文结构混乱、缺乏逻辑。笔者认为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谋篇布局意识,从而更好地提升他们的思维品质,以使其作文结构精巧。下面以“2023年新课标I卷作文”为例,做一说明。
一、审题立意
原题材料:好的故事,可以帮我们更好地表达和沟通,可以触动心灵、启迪智慧;好的故事,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可以展现一个民族的形象……故事是有力量的。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解读材料——材料介绍了“好故事”的作用、意义、价值、影响。省略号则告诉考生:“好故事”除了材料所提到的四种,还包括其他多种。然后看提示语:
①点明故事“是有力量”的特点;
②引导语“你的联想和思考”则提醒考生,要把材料作为逻辑的起点,写出具有个性的一面。考生可溯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寻找自己需要的素材。例如教材中传统文化篇目《登高》《侍坐》等,革命文化《百合花》《大战中的插曲》等,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喜看稻菽千重浪》《“探界者”钟扬》等。
参考立意:
①好故事有利于表达和沟通。
②好故事能触动心灵、启迪智慧。
③好故事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
④好故事可以展现一个民族的形象。
⑤好故事容易沟通得到认同,能触动心灵开启智慧之窗。不管哪种立意都要写出“故事”的力量。
“好故事”既可以写记叙文,也可以写议论文。下面,以议论文为例重点谈谋篇布局。
二、谋篇布局
考生要扣住关键词“好故事”“力量”写作。议论文写作的常规思路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或怎么样。笔者对谋篇布局论述如下:
(一)思维呈现
第一步:是什么
要对关键词“好故事”进行界定,即什么样的故事才能称为好故事。核心概念阐释常用方法有五种:定义法(诠释法)、拆字法、设喻法、辨析法、举例法。依笔者所见,最好用“定义法+举例法”或“定义法+设喻法+举例”,这样能更好地理清“好故事”的内涵、外延,有助于读者明白“好故事”,为深入分析做铺垫。例如:
好故事就是一个充满“品德修养、奋斗精神、责任担当、健康情感、劳动精神……”(中的一个或多个)力量的故事。她就像春雨一样润泽大地,助庄稼茁壮成长;她就像春风一样吹拂着人的脸庞,温暖着人的心田;她就像国歌一样警醒人们。《登高》中尽管自己年老多病,一直心忧天下的杜甫;《百合花》中为了保护支前民工而牺牲的小战士;《青蒿素》中历经无数次失败最终成功的屠呦呦,这些都是好故事。
第二步:为什么
高考作文既有“立德树人”的功能,又有选拔人才的功能。依笔者所见,我们可以逆向思考当下存在的一些不和谐现象,可能会影响到即将高中毕业步入成年行列的青年。这些青年受到“负能量”即“坏故事”的影响,再加上不良媒体的渲染诱导,可能出现“躺平”“虚无”等情况。所以“好故事”就像一剂良药,可以解决青年身上的病痛。当然,国外有部分人对中国存在意识形态、价值观等偏见,我们也可通过讲“好故事”来润化他们的心灵。例如:
然而受“坏故事”影响,当今社会上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现象。有些青年工作、生活不如意就怨天尤人,自怨自艾;起点不高就灰心丧气,自暴自弃;看到别的行业好就盲目攀比,见异思迁。长此以往,这些青年会越来越颓废。梁启超说:“青年弱、则国弱,青年强、则国强。”那么,国家也会受到影响,延缓或阻碍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国外的敌对势力也会趁机用“坏故事”造谣、诽谤中国。而好故事就像黑暗里的一道亮光,照亮了迷惘青年前行的道路;就像一剂“良药”,清肺化痰解决青年身上的呼吸问题;就像“一带一路”给沿途国家送去福祉、带来了安康。
第三步:怎么办
从信息传播学来看:信息源—传播者—听众。实际上从这三者之间任何一个都能提出怎么做,很多考生选择“信息源”“传播者”,为避免撞车,也可选择“听众”。例如:
国内车同轨、文同源,好故事的精神文化容易领会,关键是国外。实际上国与国、民族与民族之间接受外来文化都是相通的“全盘否定”“全盘肯定”“批判性继承”。我们主要解决“全盘否定”,当然这部分也是最难解决的,他们对“中国”存在意识形态、价值观……偏见。而中国好故事正以其独特的魅力、打开这些人的认知之窗。让他们共情、共鸣、同理、认同。唯此,才能实现习近平总书记所要求的讲好“好故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二)排列组合
文章布局大体上有三种排列组合。第一种: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第二种: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做。第三种:为什么,怎么办,是什么。第一种绝大多数考生都能想到,避免俗套。第三种,多数考生想不到,即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