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DB3709_T030—2024_地理标志产品泰安生丝_泰安市.docx
文件大小:269.6 KB
总页数:13 页
更新时间:2025-05-23
总字数:约4.88千字
文档摘要

ICS59.060.10

CCSW40

3709

泰安市地方标准

DB3709/T030—2024

地理标志产品泰安生丝

Productofgeographicalindications—Taianrawsilk

泰安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3709/T030—2024

前言.................................................................................II

1

2

3

4

5

6

7

8

9

10

范围...............................................................................1

规范性引用文件.....................................................................1

术语和定义.........................................................................1

地理标志保护范围...................................................................1

环境要求...........................................................................1

原料要求...........................................................................1

生产技术要求.......................................................................2

质量要求...........................................................................2

检验方法和规则.....................................................................6

包装、标志、贮存和运输............................................................6

附录A(规范性)泰安生丝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8

附录B(规范性)生产技术要求.........................................................9

I

DB3709/T030—2024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泰安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泰安市食品药品检验检测研究院(泰安市纤维检验所)、泰安正通丝绸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张勇、刘英铸、葛凤杰、刘桂凤、尚涛、郑琰珍、李卫、武雪、孙秀美、高明

辉、潘恩、马纪爱、国琳琳、冯磊、巩晓、耿佃东、程鹏。

II

DB3709/T030—2024

地理标志产品泰安生丝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地理标志保护范围、环境要求、原料要求、生产技术要求、质量要求、检验方法和规

则、包装、标志、贮存和运输。

本文件适用于名义纤度在12den~69den的地理标志产品泰安生丝的生产和销售。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191

GB/T1797

GB/T1798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生丝

生丝试验方法

3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在山东省泰安市境内,按照特定的泰安生丝生产技术要求进行生产的生丝产品。

4

5

5.1土壤pH值6.5~7.5。

5.2年日照时数不低于2200h,年无霜期不低于190d,零度以上的年积温4200°C~5000°C。

5.3年降水量为500mm~700mm。

5.4加工水质pH值6.5~8.5。

6

蚕茧应烘茧均匀,上车茧率不低于88%,毛脚茧率不高于10%,霉茧率不高于2%,解舒率不低于60%,

毛茧出丝率不低于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