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制药模拟习题+答案(附解析)
一、单选题(共20题,每题1分,共20分)
1.关于机械消泡,错误的说法是()
A、对提取无任何副作用
B、消沫效果明显
C、不能从根本上消除引起泡沫的因素
D、减少杂菌污染
正确答案:B
2.分离提纯是制取发酵产品不可缺少的阶段,产品不同,分离提纯的方法不同,对产品的代谢产物常采用的提取方法是①蒸馏②萃取③过滤④离子交换⑤沉淀()
A、①③⑤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③④⑤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产品不同,分离提纯的方法不同,对于代谢产物的提取,根据产物的特性可以采用蒸馏、萃取、离子交换等方法。蒸馏可以利用沸点差异分离;萃取可利用物质在不同溶剂中溶解度的不同进行分离;离子交换可根据离子特性分离代谢产物。过滤主要用于分离固液混合物,沉淀是使溶液中的溶质形成沉淀而分离,一般不是代谢产物提取的常用主要方法。所以①②④符合,答案选B。
3.抗生素效价的检测一般采取()
A、生物法
B、测压法
C、滴定法
D、理化方法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抗生素效价检测是指抗生素的抗菌活性,即其抑制或杀死细菌的能力,通常采用生物法进行检测,利用抗生素对特定微生物的抑制或杀灭作用来测定其效价。滴定法主要用于测定一些化学物质的含量;理化方法侧重于分析物质的物理和化学性质;测压法在抗生素效价检测中较少应用。
4.在谷氨酸发酵中后期,为有利于促进谷氨酸合成,pH值维持在()范围为好。
A、pH6.2-6.4
B、pH6.8-7.0
C、pH7.0-7.2
D、pH7.3-7.6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谷氨酸发酵中后期,为有利于促进谷氨酸合成,pH值维持在pH7.0-7.2范围为好。这是因为在该pH范围内,谷氨酸合成酶等相关酶的活性较高,有利于谷氨酸的合成。
5.青霉素的萃取液脱色时选用()
A、碳酸钙
B、活性碳
C、碱石灰
D、硅胶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青霉素萃取液脱色一般选用活性炭,活性炭具有较强的吸附性,能够有效吸附溶液中的色素等杂质,从而达到脱色的目的。硅胶主要用于柱色谱等分离;碱石灰一般用于干燥等;碳酸钙通常不用作青霉素萃取液脱色。
6.L–赖氨酸在水溶液中的等电点是()
A、2.4
B、3.22
C、6.96
D、9.59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等电点是氨基酸在溶液中净电荷为零时的pH值。L-赖氨酸有两个氨基和一个羧基,其等电点是通过计算其解离常数来确定的。赖氨酸的α-羧基pKa约为2.18,α-氨基pKa约为8.95,ε-氨基pKa约为10.53。等电点时,氨基酸所带的正电荷和负电荷相等,对于赖氨酸来说,需要考虑其三个可解离基团的解离情况。根据公式计算可得其等电点约为9.74,所以在水溶液中的等电点大于9.59。
7.一般来说青霉素细胞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按其生长特征可分为6个时期,其中()合成青霉素的能力最强。
A、Ⅱ
B、Ⅲ
C、Ⅳ
D、Ⅳ~Ⅴ期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青霉素细胞生长发育的6个时期中,Ⅳ~Ⅴ期合成青霉素的能力最强。在这个阶段,细胞的代谢活动和生理状态有利于青霉素的大量合成。
8.发酵工程是生物技术实现()的关键环节
A、商品化
B、安全化
C、产业化
D、社会化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发酵工程是生物技术实现产业化的关键环节。发酵工程可以通过发酵罐等设备大规模培养微生物等,实现生物技术产品的工业化生产,从而推动生物技术走向产业化,使其从实验室研究成果转化为实际可应用的产品并进行大规模生产,实现产业化发展。而商品化侧重于产品进入市场交易,社会化强调在社会层面的广泛应用和影响等,安全化主要关注生物技术应用过程中的安全性,均不如产业化能全面准确地体现发酵工程在生物技术中的关键作用。
9.在向发酵罐通无菌空气前,先要用()空气对分过滤器吹风24h。
A、都可以
B、高温
C、常温
D、低温
正确答案:C
10.测定抗生素最低抑菌浓度的方法()
A、稀释法
B、浊度法
C、显微镜法
D、管碟法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稀释法是测定抗生素最低抑菌浓度的常用方法之一。将抗生素进行一系列梯度稀释,接种细菌后培养,观察细菌生长情况,能确定使细菌不生长的最低抗生素浓度,即最低抑菌浓度。管碟法主要用于抗生素效价测定;浊度法可用于检测微生物生长情况,但不是直接测定最低抑菌浓度的典型方法;显微镜法一般不用于测定最低抑菌浓度。
11.配料较粗,营养丰富,完全,碳氮比合适,原料来源充足,质优价廉,成本低,有利于大量积累产物。这些是()的一般特点。
A、种子培养基
B、保藏培养基
C、发酵培养基
D、选择培养基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发酵培养基是供菌种生长、繁殖和合成产物之用。它既要使种子接种后能迅速生长,达到一定的菌丝浓度,又要使长好的菌体能迅速合成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