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2025实验室安全考试试题库及答案(医学生物类安全题).docx
文件大小:25.52 KB
总页数:14 页
更新时间:2025-05-23
总字数:约4.5千字
文档摘要

2025实验室安全考试试题库及答案(医学生物类安全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在生物安全实验室操作要()

A.熟悉所操作的生物因子的危害等级分类

B.熟悉生物安全操作规程

C.熟悉实验室设计布局

D.以上都是

答案:D

解析:在生物安全实验室操作,熟悉所操作生物因子的危害等级分类能明确风险程度,熟悉生物安全操作规程可规范操作减少风险,熟悉实验室设计布局有助于在紧急情况等做出正确应对,所以以上都是必要的。

2.关于利器处理应该()

A.禁止用手对任何利器剪、弯、折断、重新戴套

B.安全工作行为应尽可能减少使用利器

C.尖锐利器用后应弃于利器盒中,在内容物达到2/3前置换

D.以上都对

答案:D

解析:禁止用手对利器进行剪、弯等操作可防止刺伤;减少利器使用能降低被刺伤风险;将尖锐利器放入利器盒且在内容物达到2/3前置换可避免利器溢出造成伤害,所以以上说法都正确。

3.进行微生物的危险度评估的最主要考虑因素是()

A.实验室的性质或职能

B.微生物危险度等级

C.病原体的操作步骤和方法

D.病原体的地方流行性

答案:B

解析:微生物危险度等级直接反映了微生物对人、动物和环境的危害程度,是进行危险度评估最主要的考虑因素。实验室性质、操作步骤、地方流行性等也有影响,但不是最主要的。

4.以下哪种不是实验室感染的主要来源()

A.检测标本

B.操作过程和仪器设备使用过程中产生的污染

C.实验动物

D.办公用品

答案:D

解析:检测标本可能携带病原体,操作和仪器设备使用过程可能产生气溶胶等污染,实验动物也可能携带致病微生物,这些都是实验室感染的常见来源。而办公用品一般不会是主要的感染来源。

5.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的目的是()

A.保护实验者不受实验对象侵染

B.确保实验室其他工作人员不受实验对象侵染

C.确保周围环境不受其污染

D.以上都是

答案:D

解析: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既要保护实验者、实验室其他工作人员不被实验对象侵染,也要防止实验对象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所以以上选项都正确。

6.实验室内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是()

A.实验室平面布局不科学

B.室内气体流动方向不合理

C.实验室内死空间过大

D.微生物气溶胶的产生

答案:D

解析:微生物气溶胶的产生会使病原体在空气中传播,是导致实验室内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平面布局、气体流动方向和死空间等因素可能影响空气质量,但不是主要原因。

7.被污染的移液管应()

A.直接放在灭菌锅中灭菌

B.直接放在盛有消毒液的容器中浸泡

C.直接放在废物桶中

D.随意丢弃

答案:B

解析:被污染的移液管应先放在盛有消毒液的容器中浸泡消毒,然后再进行进一步处理。直接灭菌可能会导致病原体扩散,直接放废物桶或随意丢弃会造成环境污染和传播风险。

8.实验动物按对携带的微生物控制程度分为不同级别,其中清洁级动物是指()

A.不携带主要潜在感染或条件致病和对科学实验干扰大的寄生虫及微生物

B.不携带人兽共患病和主要潜在感染或条件致病和对科学实验干扰大的寄生虫及微生物

C.不携带人兽共患病和主要潜在感染或条件致病寄生虫及微生物

D.不携带主要潜在感染或条件致病寄生虫及微生物

答案:B

解析:清洁级动物的定义是不携带人兽共患病和主要潜在感染或条件致病和对科学实验干扰大的寄生虫及微生物。

9.干热灭菌效果监测应采用()作生物指示物

A.嗜热脂肪芽孢杆菌

B.枯草芽孢杆菌黑色变种

C.短小芽孢杆菌

D.粪链球菌

答案:B

解析:枯草芽孢杆菌黑色变种对干热有较强抵抗力,常被用作干热灭菌效果监测的生物指示物。嗜热脂肪芽孢杆菌用于湿热灭菌效果监测。

10.开启冻干物质安瓿瓶时,由于压力降低其部分冻干物可能会溅出,应在()操作

A.实验台上

B.无菌室内

C.生物安全柜内

D.超净工作台内

答案:C

解析:生物安全柜能有效防止气溶胶等污染,开启冻干物质安瓿瓶时可能产生溅出和气溶胶,应在生物安全柜内操作。超净工作台主要是提供洁净的操作环境,不能防护生物危害。

二、多项选择题

1.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的内容包括()

A.安全设备

B.个体防护装置和措施

C.实验室的特殊设计和建设要求

D.严格的管理制度和标准化的操作程序及规程

答案:ABCD

解析:安全设备能降低操作风险,个体防护装置和措施保护操作人员,实验室特殊设计和建设要求为安全操作提供硬件基础,严格的管理制度和标准化操作程序规范操作行为,这些都是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的内容。

2.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健康管理包括()

A.定期体检

B.预防接种

C.建立健康档案

D.及时治疗职业性疾患

答案:ABCD

解析:定期体检可及时发现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