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2025人民医院院感知识培训试题题库(含答案).docx
文件大小:28.43 KB
总页数:20 页
更新时间:2025-05-23
总字数:约5.71千字
文档摘要

2025人民医院院感知识培训试题题库(含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可通过直接接触患者或被污染的物体表面时获得,随时通过手传播,与医院感染密切相关的是()

A.暂居菌

B.常驻菌

C.病毒

D.支原体

答案:A

2.控制医院感染最简单、最有效、最方便、最经济的方法是()

A.环境消毒

B.合理使用抗菌素

C.洗手

D.隔离传染病人

答案:C

3.近距离接触经空气传播或飞沫传播的呼吸道传染病患者时应戴哪种口罩()

A.纱布口罩

B.一次性医用口罩

C.外科口罩

D.医用防护口罩

答案:D

4.进行诊疗护理操作时,可能发生血液、分泌物喷溅时执行标准预防措施包括哪些防护用品的使用()

A.口罩、帽子

B.口罩、帽子、手套

C.口罩、帽子、手套、防护面罩

D.口罩、帽子、手套、防护面罩、隔离衣

答案:D

5.飞沫传播是一种近距离传播,近距离是指()

A.1米以内

B.1.2米以内

C.1.5米以内

D.2米以内

答案:A

6.各种治疗、护理及换药操作次序应为()

A.清洁伤口-感染伤口-隔离伤口

B.感染伤口-隔离伤口-清洁伤口

C.清洁伤口-隔离伤口-感染伤口

D.隔离伤口-感染伤口-清洁伤口

答案:A

7.无菌包一经打开不超过()

A.4小时

B.8小时

C.12小时

D.24小时

答案:D

8.关于使用中的消毒剂、灭菌剂的监测,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应进行生物和化学监测

B.生物监测:消毒剂每季度1次,其细菌含量必须100cfu/ml,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

C.灭菌剂每月生物监测1次,不得检出任何微生物

D.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等的浓度应每天监测

答案:C

9.下列物品中不属于高度危险物品的是()

A.手术器械

B.腹腔镜

C.体温表

D.植入物

答案:C

10.取用无菌溶液时,先倒出少量溶液的目的是()

A.检查瓶口有无裂缝

B.冲洗瓶口

C.查看溶液的颜色

D.检查溶液有无沉淀

答案:B

11.接触传染病患者后刷洗双手,正确的顺序是()

A.前臂,腕部,手背,手掌,手指,指缝,指甲

B.手指,指缝,手背,手掌,腕部,前臂

C.前臂,腕部,指甲,指缝,手指,手背,手掌

D.手掌,腕部,手指,前臂,指甲,指缝,手背

答案:A

12.护生小李在进行戴无菌手套的练习,老师应给予纠正的操作是()

A.戴手套前先洗手、戴口罩和工作帽

B.核对标签上的手套号码和灭菌日期

C.戴上手套的右手持另一手套的内面戴上左手

D.戴上手套的双手置腰部以上水平

答案:C

13.预防导尿管相关尿道感染措施错误的是()

A.集尿袋应保持低于膀胱水平,及时清空袋中尿液

B.保持引流的密闭性,不轻易打开导尿管与集尿袋接口

C.集尿袋每天更换

D.应每天评估留置导尿管的必要性,尽早拔出导尿管

答案:C

14.医院感染主要发生在()

A.门诊、急诊病人

B.探视者

C.医务人员

D.住院病人

答案:D

15.下列哪种情况属于医院感染()

A.皮肤粘膜开放性伤口只有细菌定植而无炎症表现

B.由于创伤或非生物性因子刺激而产生的炎症表现

C.新生儿经胎盘获得(出生后48小时内发病)的感染

D.本次感染直接与上次住院有关

答案:D

16.医院感染不包括下列哪一种()

A.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

B.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

C.出院时已处于潜伏期且出院后不久发生的感染

D.新生儿经产道分娩时获得的感染

答案:B

17.下列消毒剂中属于高水平消毒剂的有()

A.戊二醛

B.络合碘

C.新洁尔灭

D.乙醇

答案:A

18.关于医院感染的概念错误的是()

A.入院时处于潜伏期的感染不是医院感染

B.医院感染是指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

C.慢性感染急性发作是医院感染

D.与上次住院有关的感染是医院感染

答案:C

19.关于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和消毒隔离制度

B.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C.一旦发生医院感染应立即使用广谱抗菌药物

D.加强医院感染监测

答案:C

20.被HBV阳性病人血液、体液污染的锐器刺伤,应注射乙肝免疫高价球蛋白的剂量为()

A.200IU

B.300IU

C.400IU

D.500IU

答案:B

二、多项选择题

1.手卫生包括()

A.洗手

B.卫生手消毒

C.外科手消毒

D.消毒剂泡手

E.戴手套

答案:ABC

2.医院感染的传播途径主要包括()

A.接触传播

B.空气传播

C.水、食物传播

D.医源性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