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言语思维发展的“抗疫”情境任务写作
摘要:言语思维是语文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基于“抗疫”的真实生活情境,聚焦言语思维发展,设置视频脚本、现代诗、演讲稿、辩论稿、通讯稿等一系列主题写作任务。利用钉钉平台构建虚拟教室,引导学生进行跨媒介写作,提升学生的形象思维、审辩思维、辩证思维等思维品质。
新课标要求“语文课程应引导学生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通过自主的语言实践活动积累言语经验,把握祖国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运用规律。”强调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学习语文。这场“新冠肺炎”疫情是战场,也是真实的教材,教师应充分用好“抗疫”这一真实的语言情境,引导学生进行写作训练,提升学生的言语思维能力,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一、基于言语思维发展的“抗疫”写作任务设置
言语思维作为语文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是专属于语言这个媒介提取物的。言语思维是凭借语言进行思维,通过思维生成语符,并由此生成词语、语句、语段和语篇的过程。相关专家在收集的上万份研究资料中发现,高中生言语思维大致分为两个层级,第一层级为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第二层级为反省思维、审辩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高中生的言语运用和表达应立足于思想的深度和高度,在注重其一般思维培养的同时,更要注重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审辩思维和辩证思维。笔者通过还原疫情真实的生活情境,设置写作任务,提升学生的言语思维品质。
(一)写作任务一
主题:青春使命。
情境: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武汉疫情爆发后,各地医疗队纷纷支援武汉,其中就有许多“90后”白衣天使,他们勇敢奔赴前线,用青春的身影诠释着一种使命和担当。
训练重点:形象思维能力(使用描述性的语句来描绘自己的思考,能够进行变通式的新颖表达)。
(二)写作任务二
主题:致敬英雄。
情境: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无数人勇敢地挺身而出,有84岁的钟南山院士,有熬夜抗疫的李兰娟院士等专家,有冲在抗疫一线的广大医护人员,还有日夜奋战、为一线做好保障的建筑工人等等,可以说他们都是英雄。
任务:搜集相关抗疫英雄的视频和文字报道,有哪些画面打动了你?哪些意象深深刺激了你的神经?以“致敬抗疫英雄”为主题写一首现代诗。(写作完成后可以录制朗诵音频)
训练重点:创造思維能力(想象丰富,语言技巧高超,能够灵活使用隐喻、象征等手法,诗歌写作能创设一种优美或独特的意境)。
(三)写作任务三
主题:人与自然。
任务:搜集野生动物的相关信息,以学生志愿者的身份写一篇演讲稿,面向所在社区群众倡议“保护野生动物,与自然和谐共处”,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写作完成后可以拍摄演讲视频)
训练重点:反省思维能力和审辩思维能力(能够批判地看待社会问题和社会现象,有自己的独立的思考,观点发人深省,能跳出这一件事的局限,将规律应用到更广阔的范围当中)。
(四)写作任务四
主题:辨言。
情境:武汉疫情蔓延后,网络谣言也随之出现,如“饮用高度酒能抵抗新型冠状病毒”“中部战区空军今天会在武汉上空开始播撒消毒粉液”等等。对于这些谣言,有的人认为要追究发布谣言者的责任,有的人则表示理解,认为其初心是好的,是为大家的健康着想。
任务:面对与疫情一起爆发的网络谣言,你怎么看?开展辩论赛。正方观点:应追究发布谣言者法律责任。反方观点:不应追究发布谣言者法律责任。选择一方,写一篇辩论稿。
训练重点:审辩思维能力和辩证思维能力(文章组织结构是严谨的,层层推进,推论的过程是严密的。能够从多角度辩证地看待问题,认识到事物对立统一的关系,观点发人深省)。
(五)写作任务五
主题:网课学习。
训练重点:形象思维能力和反省思维能力(描述的人物立体丰富,语言流畅优美,能够灵活驾驭文章,结尾开放,引入深思)。
二、跨媒介实施写作任务
(一)建立虚拟教室
利用钉钉移动办公平台创建虚拟教室,在网络平台中搭建学习框架。教师通过网络直播进行写作技术指导及写作任务布置,通过连麦的方式建立师生课堂积极的对话,把控课堂。
录制视频突破写作难点。如现代诗写作,教师示范写作“致敬抗疫英雄”主题的现代诗《你是人间的一米阳光》,呈现“构思——灵感激发——写作——修改”的整个过程,从意象选择、画面营造、隐喻等角度进行策略性写作指导。
现场直播指导修改典型学生习作,步骤提示,学生修改过程。通过在线编辑的形式让所有学生参与到习作修改之中,突破线下课堂的时空局限,充分用好现代技术以提高课堂效率。
(二)资源共享
建立班级资源共享库分写作主题,建立文件夹,每个文件夹分图片、视频、文字等不同类别子文件夹,每个小组负责一个主题的写作信息收集,由组长初步把关并放入班级资源共享库。“信息查询是意义制定和问题解决不可缺少的。为了从找到的信息中学习,学生必须有目的地寻找那些能帮助解决问题的信息。”教师需引导学生聚焦写作主题内容收集写作素材。
当然,学生需要学会评价信息的可信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