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药物治疗学模考试题及答案(附解析)
一、单选题(共20题,每题1分,共20分)
1.可引起嗜睡,驾车、高空作业或操作机器者宜慎用的是
A、右美沙芬
B、喷托维林
C、羧甲司坦
D、苯丙哌林
E、可待因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右美沙芬可引起嗜睡,对驾车、高空作业或操作机器者宜慎用。右美沙芬为中枢性镇咳药,主要抑制延脑的咳嗽中枢而发挥作用,其不良反应包括头晕、嗜睡、易激动等,所以从事需要集中注意力工作的人员使用时需谨慎。
2.为预防色甘酸钠吸入时引起咳嗽和加重哮喘,常合用
A、阿托品
B、异丙肾上腺素
C、倍氯米松
D、酮替芬
E、氯苯那敏
正确答案:B
3.与硫酸亚铁同用可生成难溶性化合物的是
A、葡萄柚汁
B、茶叶
C、乳酸食品
D、各种白酒
E、盐腌海鱼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硫酸亚铁与茶叶中的鞣质等成分同用可生成难溶性化合物,影响吸收。
4.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轻度)可选用的药物是
A、沙美特罗
B、异丙托溴铵
C、地塞米松
D、沙丁胺醇
E、沙美特罗+布地奈德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轻度)的治疗首选短效β?受体激动剂,沙丁胺醇属于短效β?受体激动剂,能迅速缓解气道痉挛,所以可选用。地塞米松是糖皮质激素,主要用于长期控制等情况;异丙托溴铵是抗胆碱能药物,可用于哮喘治疗但不是轻度发作首选;沙美特罗是长效β?受体激动剂,用于长期治疗;沙美特罗+布地奈德多用于联合维持治疗。
5.布洛芬的优势是
A、具有解热镇痛抗炎作用
B、镇痛作用较强
C、退热作用与阿司匹林相似但较持久
D、可诱发变态反应
E、对胃肠道的不良反应较轻
正确答案:E
6.Ⅰ型变态反应性疾病最主要的治疗药物是
A、H1受体阻断药
B、糖皮质激素
C、免疫抑制药
D、肾上腺素
E、H2受体阻断剂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Ⅰ型变态反应主要由IgE介导,H1受体阻断药能竞争性阻断H1受体而产生抗过敏作用,同时还可消除或减轻鼻塞、打喷嚏、流鼻涕以及各种过敏症状,并具有镇静作用,是治疗Ⅰ型变态反应性疾病最主要的治疗药物。糖皮质激素主要用于控制炎症反应等;免疫抑制药主要用于自身免疫性疾病等;肾上腺素主要用于过敏性休克等的急救;H2受体阻断剂主要用于治疗胃酸分泌过多相关疾病。
7.可引起外周水肿的药品是
A、依那普利
B、氢氯噻嗪
C、氨氧地平
D、普萘洛尔
E、曲克芦丁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氨氯地平属于钙通道阻滞剂,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外周水肿、头痛、面部潮红等。氢氯噻嗪主要不良反应是电解质紊乱等;曲克芦丁主要用于改善循环等,不良反应相对较少提及外周水肿;依那普利主要不良反应是干咳、低血压等;普萘洛尔主要不良反应有心动过缓、乏力等,一般较少引起外周水肿。
8.阿卡波糖可能导致的不良反应是
A、肝功异常和水肿
B、腹胀、肠鸣音亢进
C、体重减轻
D、白细胞计数减少
E、红人综合征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阿卡波糖常见的不良反应是胃肠道反应,如腹胀、肠鸣音亢进、腹泻、腹痛等。而体重减轻、肝功异常和水肿、白细胞计数减少、红人综合征一般不是阿卡波糖导致的不良反应。阿卡波糖主要作用机制是抑制碳水化合物在小肠上部的吸收,从而降低餐后血糖,其不良反应多与胃肠道功能受影响有关,所以容易出现腹胀、肠鸣音亢进等表现。
9.二甲双胍的最佳服用时间是
A、睡前
B、餐前
C、清晨空腹
D、餐中
E、餐后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二甲双胍最佳服用时间是餐中。这是因为二甲双胍对胃肠道有一定刺激,餐中服用可以减少胃肠道不适症状的发生,如恶心、呕吐、腹泻等。同时,餐中服用还能更好地模拟食物对血糖的影响,增强其降糖效果。
10.具有镇咳作用的药物是
A、乙酰半胱氨酸
B、右美沙芬
C、溴已胺
D、氨茶碱
E、酮替芬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右美沙芬通过抑制延髓咳嗽中枢而发挥镇咳作用,是常用的镇咳药物。酮替芬主要是抗过敏作用,同时有一定的镇静作用;溴已胺是黏液溶解剂,能裂解痰液中的黏多糖等成分使痰液变稀;乙酰半胱氨酸也是黏液溶解剂;氨茶碱主要用于平喘等,这几种药物一般不具有镇咳作用。
11.《中国精神分裂症防治指南》建议谨慎使用
A、氯氮平
B、帕罗西汀
C、利培酮
D、地西泮
E、氟伏沙明
正确答案:A
12.调节血脂药物应用的原则错误的是
A、消除恶化因素
B、采取膳食控制
C、所用药物有以降胆固醇为主的,有以降甘油三酯的为主的
D、降低油酯的摄入
E、合理的运动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血脂调节药物应用原则主要有采取膳食控制、消除恶化因素、合理运动、根据血脂异常类型选药(所用药物有以降胆固醇为主的,有以降甘油三酯为主的)等,而降低油脂摄入并不是调节血脂药物应用的原则。
13.对双相情感障碍快速循环型目前为抑郁发作的治疗药物,错误的是
A、单用心境稳定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