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西南民族地区农村家庭教育社会支持体系实施路径探析.docx
文件大小:45.06 KB
总页数:11 页
更新时间:2025-05-23
总字数:约8.85千字
文档摘要

西南民族地区农村家庭教育社会支持体系实施路径探析

[摘要]构建西南民族地区农村家庭教育社会支持体系有助于形成该地区农村家校社协同育人的新格局,对西南民族地区乡村教育振兴、实现西南民族地区农村儿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对西南民族地区农村家庭教育社会支持体系实施途径的阻力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提高家长开展家庭教育的意识和能力、配备专门工作人员开展社会支持工作、加强支持主体的专业化培训和考核、打造适合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支持内容、加强支持工作的联动力度和监管等建议,以期真正发挥西南民族地区农村家庭教育社会支持体系的重要价值。

[关键词]西南民族地区农村;家庭教育社会支持体系;实施路径

[基金项目]2022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西部和边疆地区项目“西南民族地区农村家庭教育社会支持体系构建及实施路径研究”(22XJC880009)

[中图分类号]G7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25)10-0037-05[收稿日期]2023-11-28

一、问题的提出

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生活中,由父母或者年长者对其子女或其他年幼者实施的教育[1]。构建西南民族地区农村家庭教育社会支持体系,充分利用尽可能多的家庭教育社会支持主体的力量和资源,有利于提升西南民族地区农村家庭教育质量。

目前家庭教育社会支持的“触角”正逐渐下沉至西南民族地区乡村(屯)。例如,广西壮族自治区创建防城港“三支队伍”乡村家校,组建“随喊随到”专家服务队、“教子有方”家长榜样队和“好爸好妈”学生点赞队,调动家长开展家校合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四川省联合高校建立全国首个中国幸福家庭建设研究中心,成立川渝首批家庭教育专家智库,深入乡村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工作;云南省在昆明成立流动人口农村家长学校,组建家庭教育工作队伍,开展家庭教育大讲堂乡村行;重庆市成立家庭教育互助会,引进社会资源服务留守儿童,并组建家庭教育指导工作联动协调小组,联动政法、妇联、法院、检察、公安、司法、民政等部门,合作推进家庭教育信息平台建设;西藏利用农村校内外教育阵地资源,开展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为家长及其他监护人提供家庭教育指导,组织儿童工作者、学校教师、优秀家长,发挥各自优势专长,结合西藏民族特色,表彰“五好文明家庭”“最美民族团结家庭”等。

为了更好地探究西南民族地区农村家庭教育社会支持体系的实施路径,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马赛克研究法等定量研究与质性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在分析西南民族地区农村家庭教育社会支持体系实施阻力的基础上,探讨西南民族地区农村家庭教育社会支持体系的实施路径。

二、家庭教育社会支持体系实施的阻力分析

调研发现,家长寻求社会支持的态度与能力、支持主体的时间和精力、支持主体的专业性、支持内容的适配性、支持过程的有效性和支持体系联动情况等,成为西南民族地区农村家庭教育社会支持体系实施的阻力要素。

(一)家长寻求社会支持的态度与能力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以广西农村家长作为调查对象,发放问卷207份,回收问卷207份,有效问卷207份。同时,采用访谈法,通过走访、网络调研、入户入校等方式,对广西、云南、四川、贵州、重庆等西南民族地区农村的家长进行访谈,深入了解家长对寻求家庭教育社会支持的态度与能力。

在寻求社会支持态度方面,大多数家长认为“家庭教育有必要寻求社会支持”。以广西为例,在通过问卷调查法调研的207名家长中,有166名家长认为“很有必要”寻求社会支持,占比80.19%;有39名家长认为“有一定必要”寻求社会支持,占比18.84%。同时,部分家长已经意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并希望能够得到社会支持。

值得注意的是,在西南民族地区农村,留守家庭居多,但是认为有必要寻求家庭教育社会支持的家长大多是儿童的父母,而儿童的祖辈亲属对寻求家庭教育社会支持的态度并不明显,他们更多受传统观念影响,认为家庭教育是“家务事而已”“自己的娃自己抱,自己的娃自己养”。部分家长在遇到家庭教育问题时会出现完全依赖学校,或者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并不会主动寻求社会支持。数据显示,只有39.61%的家长在家庭教育中遇到困难时会主动寻求社会支持。

在寻求社会支持能力方面,大多数家长选择“目前获得家庭教育社会支持的最主要渠道”的结果依次是学校、亲属、网络和村委会,分别占比46.38%、17.39%、18.36%和9.18%。结合访谈等调研数据分析,从幼儿园到九年义务教育学校,西南民族地区农村儿童大多采用寄宿制的方式上学,他们大多数时间都会在学校度过,因此在教育孩子问题上,家长把教育好孩子的期望更多地寄托在学校,认为“学校”这一支持主体对孩子的教育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成为家长寻求社会支持的最主要渠道。另外,有部分家长通过抖音、小红书等获得支持;部分家长也会在村委会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