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文化试论诗词中凫鹜混用问题兼谈滕王阁序的经典化.docx
文件大小:24.7 KB
总页数:5 页
更新时间:2025-05-23
总字数:约2.55千字
文档摘要
第PAGE页码2页/总NUMPAGES总页数4页
试论诗词中“凫”“鹜”混用问题——兼谈《滕王阁序》的经典化
“凫、鹜”是古人对野鸭、家鸭的称呼。凫是生长于大自然的野鸭,鹜是人为畜养的家鸭,属于家畜。鹜又被称为舒凫,《尔雅·释鸟》:“舒凫,鹜。”段玉裁《说文解字注》称:“舒者,谓其行舒迟不畏人也。”家鸭相较于警醒迅捷的野鸭,行动迟缓且不怕人。
在早期社会的祭祀观念中,祀于庙宜用“野”,因野物更容易交通天地神人,如《周礼·夏官司马·掌畜》:“岁时贡鸟物。”贾公彦疏:“不言鹅、鹜、鸡者,所畜非贡物,故以野鸟为贡者也。”因为“野、家”有如此严格的对应关系,所以从先秦至清,历代典籍文献中“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