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必修三测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题,20分)
1.下列区域具有明确边界的是()
A.干湿地区B.行政区C.热量带D.自然带
2.下列地理信息技术中,可用来监测森林火灾的是()
A.GISB.GPSC.RSD.数字地球
3.田纳西河流域治理的核心是()
A.水资源综合开发B.防洪C.发电D.航运
4.我国“西气东输”工程主干道没有经过的地形区是()
A.黄土高原B.华北平原C.云贵高原D.长江中下游平原
5.热带雨林生态系统区别于其他生态系统的优势表现在()
①光合作用强烈②生物循环旺盛③雨林群落的生产力高④养分集中在地上的植物体内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D.③④
6.关于东北地区地理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东北地区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
B.山环水绕、沃野千里是东北地区自然环境的基本特征
C.东北地区自南向北跨暖温带、中温带,热量分布南北差异不大
D.东北地区的降水量自东南向西北分布差异也不大
7.下列工业部门中,属于原料指向型的是()
A.家具厂B.啤酒厂C.制糖厂D.电子装配厂
8.下列农业地域类型中,商品率最高的是()
A.热带雨林迁移农业B.季风水田农业
C.大牧场放牧业D.城郊乳畜业
9.下列城市中,属于交通—资源型的是()
A.大庆B.石家庄C.攀枝花D.扬州
10.区域发展的不同阶段,人地关系变化是()
A.不协调—协调—不协调B.不协调—协调
C.协调—不协调—协调D.协调—不协调
答案:1.B2.C3.A4.C5.B6.B7.C8.C9.C10.C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题,20分)
1.下列属于地理信息技术的是()
A.GISB.GPSC.RSD.VR
2.荒漠化的防治要因地制宜,在我国塔里木盆地防治荒漠化的有效措施是()
A.大面积植树造林B.建立以绿洲为中心的防护体系
C.扩大绿洲农业的种植面积D.退耕还草
3.下列关于德国鲁尔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鲁尔区被称为“德国工业的心脏”
B.鲁尔区内水源充沛,铁矿资源十分丰富
C.丰富的煤炭资源是鲁尔区工业发展的基础
D.鲁尔区内河航运极为发达,但不能直通海洋
4.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有()
A.产业升级面临困境B.城市建设相对落后
C.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D.产业转移日渐加强
5.下列关于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B.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
C.改变区域地理环境D.改变劳动力就业的空间分布
6.下列关于湿地的生态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调节气候B.调蓄洪水C.净化水体D.提供丰富的农产品
7.下列属于传统工业区的有()
A.德国鲁尔区B.美国东北部工业区
C.英国中部工业区D.意大利中部和东北部工业区
8.下列关于地理环境对农业生产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热量条件通常是低纬优于高纬
B.水分条件通常是沿海优于内陆
C.平原地区适宜发展种植业
D.山地地区适宜发展畜牧业
9.下列属于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的有()
A.南水北调B.西电东送C.北煤南运D.西气东输
10.下列关于区域发展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初期阶段,区域内城镇很少,空间结构比较简单
B.成长阶段,区域内部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渐趋复杂
C.转型阶段,区域原有的集聚效应减弱,经济增长缓慢甚至停滞
D.再生阶段,区域经济复苏,产业结构更加合理
答案:1.ABC2.BD3.AC4.ABC5.ABCD6.ABC7.ABC8.ABCD9.ABCD10.ABCD
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10题,20分)
1.地理信息系统主要用于地理信息数据的获取。()
2.导致西北地区荒漠化的主要自然因素是气候干旱。()
3.流域的自然背景决定了河流的利用方式和流域的开发方向。()
4.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以煤炭为主,带来了一系列环境问题。()
5.开发新能源是解决我国能源短缺问题的唯一途径。()
6.商品谷物农业具有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