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高考评价体系情境化试题探究
摘要:全国卷高考语文试题的命题是基于具体语言情境的。情境是语文学习和测评的重要载体。情境在測评任务设计中表现出单一情境和综合情境,要求学生能够在真实的语言情境中进行语言实践活动,从而真正地体现出考生的语文素养。拟结合高考评价体系,探讨情境化测试题的试题方式以及具体的解决策略。
一、明确试题特征,寻求解题策略
(一)注重在情境中产生任务
不难看出,情境化测试题需要学生在具体的指令中完成具体的任务。学生在考场上需要紧贴这四个任务,找准写作的方向。同时在写作中需要明确作文的主题,精准地“就事论事”“就事说理”,有效地从遵循“走进情境——明确任务——走出情境”三步。学生只有摆脱模式化的作文,才能在考场上写出优秀的作文。
(二)注重在特定情境中实现写作目的
二、注重情境设置,将知识转为能力
首先,在阅读教学中有效设置情境化的学习任务,提升学习的有效性。阅读教学需要摆脱传统灌输式的知识讲解,逐步回归现实生活,将纸上的阅读落到实处,化为实践。比如,在进行《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时候,为了能够有效地还原作品中的生活情境,让学生体悟经典作品的内涵,教师需要设置真实的情境,设计典型的任务。笔者在指导学生开展《红楼梦》整本书阅读的时候,以浏览大观园的视频录像为真实的情景,以“红楼解梦”为中心任务,设计了以下任务:(1)选取金陵十二钗中的自己喜欢的人物,为之配上图片,并且写上解说词。(2)挑选作品中自己喜欢的诗词,进行配乐朗读,并且写上自己喜欢的理由,拍摄成MTV。(3)作品中出现了大量虚幻的梦境,请加以想象,选择作品中自己喜欢的画面,为之绘制图片,并且写上图文解读。(4)假如你现在是导游,请结合大观园视频和作品中相关情境,为大观园设计游览的线路图。四个情境任务都紧紧扣住作品的内容,激活学生的阅读兴趣,充分发挥出学生的个性特长。同时,四个任务注重学生的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等能力的发展,有效提升学生语言的建构和实践能力。
其次,注重读写测评的情境化任务的设置,让阅读和写作共生。阅读和写作是一对孪生兄弟。在阅读中,教师需要注重读写测评的测试,从而强化情境化写作试题的落实。比如,在学习《短歌行》《归园田居》之后,教师可以巧妙设计下面的读写情境测试题:(1)请替曹操或者陶渊明给对方写一封信,劝说对方改变原有的出世或者入世的观点。(2)假如让曹操和陶渊明穿越时空相遇,试想他们会对对方说些什么话?请围绕“志士与隐士相遇”写一个情境剧。两个读写测评题注重情境和任务的设置,注重语文核心素养的考查。在写作的过程中,学生不仅需要联系两篇文本的内容,同时需要注意写作的任务指令。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更有情境地阅读和写作,思想才能走向深刻。
总之,教师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需要注重将知识在生活、工作中进行有效迁移,设置一定的阅读情境,设计读写情境任务,才能全面激活学生的思维,形成个性化的阅读体验。
[1]李瑛.对高考加强能力考查的认识和实践探索[J].中国考试,2014(4).
[2]周黎霞.“情境化测试:语文素养测评的新趋势[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