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文活动教学”的三个有效途径
摘要:“语文活动教学”是指以活动的形式去完成语文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方式,以活动方式为载体,师生的一切活动都是围绕落实核心素养而展开。提倡“知行合一”和“做中学”的教学理念,使学生在参与语文实践活动中体验生活、感悟人生,从而获得自己的认知,满足成长中所需要的情感要求,完成情感的培养。朗读活动、表演活动、语用活动是实施“语文活动教学”的有效途径。
“语文活动教学”是指以活动的形式去完成语文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形式,以活动为载体,师生的一切活动都是围绕落实核心素养而展开的。实施“语文活动教学”关键在于一个“活”字。教育家陈鹤琴说:“教活书,活教书,教书活”;使儿童“读活书,活读书,读书活”。“语文活动教学”就是一种语文学习活动的实践过程,主要表现为学习过程是“活”的,学生在实践中体验语文,学习语文;学习手段是“活”的,提倡“知行合一”和在“做中学”的教育理念,使学生在参与实践活动中体验生活、感悟人生,从而获得自己的认知,满足学生成长中所需要的友情、关怀、慰藉、交流、宣泄等情感需求,达到情感的培养。当然“活动教学”的实施应以活动方式为载体落实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
一、诗文朗读及朗诵活动
1.朗读及朗诵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作为一种全新的单元设计形式,统编初中语文教材“活动·探究”单元“改变了传统的阅读单元形式,将一直以来的课文组织形式改变为以任务为先导,以活动为主体,将听说读写融为一体的动态系统”,这一设计思路与教材的设计思路逻辑相同,即阅读、拓展阅读、活动、完成任务。朗读及朗诵教学是诗歌单元学习活动的重点方式之一,在诗歌单元学习结束后,为了巩固所学的成果,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帮助,加强朗诵训练指导,布置拓展任务:要求学生自选一首最喜爱的诗歌进行朗诵练习,课下进行辅导,然后选出代表,参加由两个平行班组织的“诗歌朗诵会”,进行汇报演出,以促进教学任务的延伸和拓展。这种活动能够极大弥补课堂教学时间的不足,还能有效地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相互帮助的积极性,可谓一石二鸟。
有调查数据显示,最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学习方式中,动手实践活动占62.21%,创设问题情境占43.69%。因此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使课堂“活”起来。设计好活动方案,做好活动前的准备,组织好活动过程,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达成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完成核心素养落实的目标。参加朗诵活动的學生深有体会地说:“诗歌朗诵,将文字的魅力和声音的魅力结合,音文结合,将原本枯燥的文字加上了旋律感。不仅拓展了知识面,还让我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化的博大精深,体会到诗歌的美好意境,真正理解诗歌的内涵,真的是受益匪浅。”事实证明,精心设计的朗读活动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朗读及朗诵活动可以培育学生语言运用能力
朗读及朗诵活动是读者对文本的再创作,是读者与作者的一次情感交流,也是读者内心情感的表露。钱理群先生曾说“文学的教育,有时声音极其重要,这声音是对生命的一种触动。文学是感性的,而不是理性的。所以,读,让学生感动,用心朗读及朗诵是感受文学的一个重要方式。”其实朗读的过程就是积累语言素材的过程,使口语表达词汇丰富;借鉴规范的句子,使口语表达简练;学习各种修辞方法,使口语表达更富感染力;熟悉语调、语气的变化,使口语表达生动活泼,富于感情,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书面表达能力。
3.朗读及朗诵活动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诵读有利于身心健康,可以增进学生对母语的亲近感,还可以培养学生一种追求美的幸福感;同时也是学习语文最基本、最原始、最丰富、最有效的方式。中华民族的语言被称为世界上“最美”的语言之一,具有抑扬顿挫的音韵美和一点一划的写意美,朗读及朗诵这种具有形式美、层次美、画面美、韵律美的方式可以使学生体会到表面上平淡无奇的汉字内蕴的文字之美、文章之美和人性之美。学生经常诵读就会在领略美、欣赏美的过程中完成修身养性的美育任务。朗读及朗诵活动以“审美鉴赏与创造”为核心,其目的就在于满足人性的需求,让学生体验到文学带给人的愉悦、情趣,唤醒学生对文学的渴望与热爱。朗读时,特别是齐声朗读时,自然就有了一种仪式感,仪式感又一次纯洁和美化了学生们的心灵。通过活动的形式营造出浓厚的诵读氛围,会让学生热爱经典诵读,有时间,有地点,自愿去读,感受其声,领悟其情。
二、课本剧的编演活动
1.散文、小说、戏剧“演出来”
为了让学生体会戏剧空间和时间高度统一、矛盾冲突高度集中、人物语言口语化等特点,在教学戏剧单元时,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活动教学——戏剧演出。首先布置任务:根据所学的戏剧理论结合课文自编、自导、自演课本剧或者小话剧,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排练。经过多次修改、多次排练、打磨后推举出优秀剧目,利用班会课的时间进行汇报表演。学生不仅自编、自导、自演了一幕幕催人泪下的课本剧,还能编出令人难以忘怀的小话剧。例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