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文学类文本鉴赏:文体·主体·整体.docx
文件大小:37.59 KB
总页数:2 页
更新时间:2025-05-23
总字数:约1.06千字
文档摘要

文学类文本鉴赏:文体·主体·整体

一、注重文体特征,随文解读

二、注重文本主体,以文会友

每一篇文本的背后都伫立着一个含情脉脉、深情款款的叙述者。因此,在读小说时不仅需要关注小说的三要素,还需要关注小说背后的叙述主体,明确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

紧扣主体心理变化,探究文本情感。一篇优秀的小说常常在起伏的故事中折射人物微妙的心理变化,从而暗含着作者的情感。比如,《少男》一文中我们可以在“少男——河生”前后的心理起伏变化中体会作者的情感。开头“他刚刚听说了姐姐定亲的事”,表现出了河生“不接受姐夫”的心理,再到“怕见姐夫”,此时的河生“怕失去依靠”,接着“姐姐被拒婚”表现出了“气愤”的心理,最后“痛哭发誓”,看似矛盾却将人物的情感推向高潮。在起伏的情感变化中,我们可以感知到作者在人物复杂的心理起伏变化中表现的复杂情感。由此,学生可以感悟到作者想要通过“河生”这一主体表现对其同情,对其不屈的赞美,同时也引发考生对“人在命运面前的思考”。

人物是小说情思的载体。要读懂小说,全面地感知人物形象,走进人物的内心,就必须细读文本,理清主体对象与各个人物之间的关系,把握主体心理的变化,做到以文会友,从而读懂那个从未谋面的作者的内心世界。

三、注重文本整体,前后勾连

文学类文本的语言具有一定的艺术性,语言跳跃而灵动。学生在阅读时需要关注整体的语言风格和结构,注意整体的构思,从而全面把握文本情感和作者的创作意图。

关注整体的构思,注意把握文本情感的脉络。以《少男》一文为例,学生在阅读时,需要注重宏观上构建知识网络。小说的主人公是谁?次要人物有哪些?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如何?故事在怎样的环境下发生?为了表现小说的魅力,作者使用了哪些叙述技巧……围绕这些整体性的问题,进行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阅读,才能全面地把握作者创作的意图,同时也为有效地解答问题奠定基础。比如,在整体把握上述问题后,学生可以清楚地理清第12题的选项C,“河生不喜欢‘那个人因为自己没有逮到鱼而感到自卑”这个理解是错误的。全文不是“河生怕见姐夫,是害怕姐姐出嫁后,自己失去了姐姐,独立担当门户”。整篇文章表达的是人在命运面前的无力挣扎和不屈斗争。小说将客观环境描写的越恶劣、生活越窘迫,就越能够表现人性的光辉。

注重文体,注重主体,注重整体,聚焦学生文学类阅读真正的阅读难点,引导学生深入到文本的内核,探究作者的写作意图,从而使学生真正获得对文学类文本整体和谐的感知和深入的解读。这样不仅可以提升学生考场阅读能力,更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