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西北汉简所见篆书探析.docx
文件大小:39.94 KB
总页数:5 页
更新时间:2025-05-23
总字数:约2.83千字
文档摘要

西北汉简所见篆书探析

胡永鹏张爱萍

摘要:西北汉简中有少量的篆书简,虽多为习字之作,却是宝贵的手书篆文资料,对于研究汉代篆书形体和西北边塞地区的篆书教育具有一定的价值,也可为中学汉字教学提供一些参考材料。篆书简的内容可分为干支类、字书类、文书类等。边塞地区吏卒学习篆书,首先是实际工作的需要,如辨识印文等,其次是从政基本素养的要求。此外,还可能是出于对古典权威的崇尚或个人兴趣爱好。

西北汉简数量庞大、时间跨度长、内容丰富、书手众多,不仅是研究汉代政治、军事、经济、法律、文化的宝贵资料,也是研究语言文字的重要材料。从字体来看,西北汉简所见主要为隶书、草书,兼有篆书、行书、楷书等。篆书简的数量虽然很少,且大多属于习字性质,却是宝贵的手书篆文资料,反映了篆文的书写情况,对于探讨汉代篆书形体和西北边塞地区的篆书教育具有一定价值。目前,西北汉简中的篆书主要书写于削衣(多为木觚上所刮削),另有一部分为单札、两行等。关于汉简所见篆书,学者在相关研究中有所论及。笔者在已有研究基础之上,结合新公布的篆书简牍略做补充,敬请方家指正。

一、西北汉简中篆书简的内容

西北汉简主要出土于汉代边塞鄣燧、关城、邮驿等遗址,故其内容多为与屯戍、邮驿等相关的各类文书,另有一部分为诏书、律令、历日、私信、医方、典籍等。目前所见篆书简的内容主要为干支、字书,个别属于文书。现将其分述如下:

1.干支类。此类绝大部分为习字简。例如:

(1)甲子己亥肩水金关汉简73EJT10:367B

该简残存左半部分,疑应释作“甲子乙丑丙”。

(2)甲子乙丑丙寅?丁卯戊辰己巳??庚午辛未??壬申癸酉敦煌汉简2114

(3)甲子乙丑丙?居延汉简16.1

(4)丁未癸酉??居延新简EPT48:52B

(5)甲子乙乙丑?悬泉汉简I90DXT0114①224A

少数简牍所书为天干,例如:

(6)甲乙?居延新简EPTS4T2:94

西北汉简中还有一定数量的历日简。不过,干支类习字简与其有较为明显的区别。普通的历日简均以标准的隶书写就,简端标明日序,再书写干支,因编排及查看等需要,字距较大,其间往往记有八节、伏腊、建除等信息。

2.字书类。此类亦多属于习字性质。例如:

(1)□毛鞅(?)?2583

(2)□韩鸣笵?2569

(3)苟(?)务成史计?居延新简EPT59:369A

教后嗣?居延新简EPT59:369B

简(1)和简(2)为斯坦因第二次中亚考察所获削衣。据胡平生先生考证,其内容属于《苍颉篇》。简(3)残损严重,简面正背存八个残字,除“言”旁外其余为篆书,字体瘦长,且写得比较大。从残存笔画推测其亦为《苍颉篇》语句。

边塞地区的吏卒会因工作需要而进行文化学习。目前所出土的习字简表明吏卒的习字课本主要是《急就篇》和《苍颉篇》。邢义田先生注意到凡写得有篆意的习字简或削衣,其字句几乎都出自《苍颉篇》;凡出自《急就篇》者,均为隶书。这或许与范本不同有关,也可能范本均为篆书,习书者照临或只取字句而不临书体。目前,尚未发现《苍颉篇》等篆书范本,但吏卒习字似有所本。

3.文书类。此类极少,目前所见为实物楬。

(1)枪五枚?肩水金关汉简73EJD:307A

(2)枪?肩水金关汉简73EJD:315A

楬即标签、签牌。两简简首有网格纹,背面皆有文字,简(1)为传,即通行证,简(2)不易确定。据此可知,两简均是原文书简废弃后被截短而修治成的签牌,空白背面被重复利用。此类情况又见于73EJT2:82等。简(1)中部有一小孔,似乎表明在使用时是以木钉等固定于墙壁之上,而非如常见的木楬系于实物或封缄盛装器物的橐囊。额济纳汉简2000ES9SF4:25亦为实物楬,书有“木面衣”三字。该简出土时顶端的孔内塞有一根木棍,使用时应是通过木棍、木钉等固定在木面衣旁近的墙面等背景上。

另有少数简牍因过于残损或字迹漫漶不易确定内容,但均为习字。例如:

(1)□□□□烦?居延新简EPT59:896A

(2)□君桑?居延漢简108.5

个别为单字重复书写,如73EJT10:124B书有“尤尤尤”,73EJF3:222书有“又又又”。

汉篆多来源于秦篆,在庄重的场合下继续使用,但因为受到隶书影响,篆形可能会发生一些变化。马瑞先生曾指出,篆书简EPT59:896等字体不像秦篆那样圆转规正,笔法稍有方折,横画略有波挑,微有隶书味,是变体了的篆书。需要注意的是,篆书简绝大部分为练字之作,或用笔稚拙,或书写草率,或形体讹误,不能全面地体现汉代手写篆书的特点。整体而言,汉简中的篆书大多带有隶书风格,篆法不纯正,与肩水金关遗址出土的张掖都尉棨信上规范的小篆,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与大徐本《说文》小篆的风格也存在差异。学者指出,典范的幡旐柩銘与習字简上的篆书都是从秦篆发展而来,风格与“玉箸篆”相近。

二、汉代西北边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