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基于项目学习的名著阅读教学探究.docx
文件大小:40.39 KB
总页数:5 页
更新时间:2025-05-23
总字数:约3.1千字
文档摘要

基于项目学习的名著阅读教学探究

一、项目学习与名著阅读教学的关联

项目学习,也称项目式学习,是一种“教”与“学”的模式,关注的是学科的核心概念和原理,要求学生主动学习并通过完成作品的形式形成知识意义的建构,以学生自主生成知识的能力培养为目标。

深度阅读名著就是一次项目学习过程。夏雪梅指出:“项目化学习的设计同时培育学生的问题解决、元认知、批判性思维、沟通与合作等重要的能力。”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的“名著导读”通常包含作品简介、读书方法指导、专题探究、精彩选篇等。围绕一部名著开展项目学习通常包含设置驱动性问题、创设任务情境、项目成果展示等内容,以终为始,逆向设计。因此,完整的项目学习设计就是对教材中名著阅读要求的细化和提升。

笔者认为,项目的确立需解教学之困。从对学生的问卷调查中发现,学生阅读《水浒传》主要存在以下问题:第一,学生学习动力不足,难以坚持完成整本书的阅读;第二,学生学习压力大、阅读时间少、应试投机心理强;第三,学生对整本书阅读缺乏规划。因此,教师在名著阅读教学上急需有效系统的教学和评价设计。

有鉴于此,笔者确立了以“鉴赏《水浒传》人物形象”为项目的教学方案,把出版一本《水浒人物鉴赏宝典》作为项目学习的最终目标。

二、项目学习设计策略

有效的活动设置应任务明确,层层推进,实时检测,直至达成最终目标。拟以《水浒传》教学为例,展开三个阶段项目规划:

(一)细化引导,初步感知

细化阅读方式可推动学生的理解和思考,使名著阅读更具计划性。

学习任务:学生在暑假通读《水浒传》全书并填写阅读登记表和任务卡。

学习活动:暑假内学生自主阅读《水浒传》。每两周填写一次阅读记录表并进行相应的网络打卡。每两周完成一次阅读任务卡并上传到网络平台。

学习支架:提供阅读记录表。记录表由“阅读时间”“阅读章节”“章节内容梗概”“摘抄精彩语段”“涉及的人物名”“阅读感想”等部分组成。设计阅读任务卡。将《水浒传》的主要情节划分成十个板块并提出思辨性问题。

评价方式:线上打卡促读。学生通过网络打卡小程序“秀”出自己的阅读进度,上传自己的阅读感想,教师在线上进行点评。线下竞赛测评。举行《水浒传》名著知识竞赛、水浒文创作品展览等。

学习成果:阅读记录表和任务卡的布置丰富了学生的阅读方式。如学生在阅读记录表中对第21回《虔婆醉打唐牛儿?宋江怒杀阎婆惜》说出了自己的想法:“这一章中,我们可以看出,宋江是一个性格宽厚,仗义疏财的好汉。但无奈,‘农夫与蛇的故事再次上演,宋江帮人不成反引火烧身。这提醒我们帮人也需慎重。”

学生在批注式阅读、思辨式阅读、共享式阅读中逐步提升了思辨、创新的思维能力。

(二)多维思辨,合作探究

《水浒传》篇幅较长,人物众多,设置多维度和思辨性的学习任务可促发学生深究作品人物特点的能力。

学习任务一:构建重要人物思维导图

学习活动:以小组为单位,以书中重要人物为中心设计思维导图。

学习支架:出示重要人物列表。人物思维导图制作方法及范例。印发评价表指引学生明确研究目标及内容。

評价方式:学生通过创作《重要人物人生路线图评价表》对人物进行评价。教师观察检测,督促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不断完善思维导图。小组互评后核定评分。

学习成果:学生根据指引从人物外号、对应情节、人物性格等方面制作出较为具体的人物思维导图,人物形象清晰具体。这种个性化思维导图使各个小组的学习成果呈现多样性,学生能独立进行“真阅读”“真探究”。

学习任务二:撰写小传

学习活动:学完课文《智取生辰纲》后提出过渡型问题:“生辰纲到底该不该被晁盖等人夺走?”学生自主完成延伸型题目:“阅读《水浒传》中有关杨志的其他回目,填写杨志读书卡。结合课文和读书卡内容,独立撰写《杨志小传》。”

学习支架:展示学生制作的杨志人生路线图。小传写法指导。印发名家小传作品供学生参考。

评价方式:小组内展示交流。

学习成果:通过细化学习任务,学生所写内容更具体全面。如学生点评杨志:“七尺五六身材,面皮一搭青记。武艺高强又精明谨慎,称为真正的英雄好汉。这便是青面兽杨志。他为了替朝廷讨伐乱贼四处征战,死在了战场上,到头来什么也没得到。杨志的一生似乎都是苦,失陷花石纲被捕,误失生辰纲被迫落草……但他又是幸运的,在他的身上有一种‘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的感觉。……在他身上,有着作为一个英雄好汉武艺高强、富有谋略的一面,也有作为一个普通人易怒、暴躁的一面。他是一个活的实实在在的人。”

学习任务三:辨析分类,比读人物

《水浒传》中有许多经历、性格相近的人物,运用辨析分类的方法对书中人物进行归类和比读,可以丰富学生的认知,为达成项目目标做铺垫。

学习活动:小组内对《水浒传》中的人物归类对比。联系其他作品中共性人物进行对比。小组通过课件在班上展示交流。

学习支架:教师点拨人物归类。印发评价表指引学生找准研究目标,充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