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文本解读找“点”突破,演绎别样精彩.docx
文件大小:39.63 KB
总页数:4 页
更新时间:2025-05-23
总字数:约2.65千字
文档摘要

文本解读找“点”突破,演绎别样精彩

◎安徽/张胤

文本解读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不仅影响学生高考的语文成绩,而且影响学生的语文学习效果。只有科学展开文本解读,学生才能准确理解文本内涵,掌握文本精髓,而这关系到教学切入点的问题。实践证明,教师只有找准切入点,才能突破文本解读的重重迷雾,帮助学生拨云见日。

在高中语文教材中收录的课文不仅文辞兼美,而且篇篇堪称经典。这些课文的标题都是作者经过反复斟酌、仔细揣摩而拟定的。在某种意义上讲,课文的标题就是文章的“眼睛”,透过这双“眼睛”,读者可以看到这篇文章最精髓的部分,快速定位文章的主旨以及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一些课文的内容相对晦涩难懂。教师在进行文本解读时,可以引导学生从标题切入,让学生围绕标题展开探索、思考、研究,让学生“窥一斑而知全豹”,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文本解读效果。

例如,在讲授《故都的秋》一文时,教师向学生提问:“同学们,看到文章的标题,你有哪些想法?你觉得郁达夫的写作初衷是什么?”学生通过“故都”这个核心词发现作者看似描绘的是秋景,其实是借此表达心声,抒发自己对故都的怀念之情。此时,教师继续引导学生:“既然是这样,为什么文章的标题不是故都的春、故都的夏或者故都的冬,而偏偏是故都的秋呢?秋天这个季节对作者有什么特殊意义吗?”这个问题引发了学生的猜想,有的学生认为秋天开始降温,人们的情绪容易低落,内心的想法也会更多,所以郁达夫在深秋季节涌起了一股思乡之情;有的学生认为秋天更容易引起人们的离愁别绪,郁达夫也会因此更怀念故都。最后,教师让学生思考课文的标题和以前学过的哪篇课文比较类似。很多学生立刻想到了老舍的《济南的冬天》。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告诉学生:“在写文章的时候,如果想表达对某个地方的思念之情,就可以将季节与这种情感联系起来,这样更容易激发读者产生内心共鸣。”

从标题切入的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快速定位课文的核心内容以及中心主旨,提高学生的文本解读效率,使学生可以在短时间内把握文章的情感内涵,进而理解作者的创作初衷。

高中语文教材中选编的课文往往都有着深邃的思想,以高中生的人生阅历而言,理解起来有时会有一定的困难。这些作品有的是古诗词,有的是外国作品,有的是小说或者散文,其中大多数距离学生的生活比较遥远,这就为学生的理解增添了难度。再加上有些作者往往采取暗喻的方式进行创作,因此学生更难理解文本中蕴含的情感了。鉴于此,为了让学生真正理解文章的情感内涵,教师可向学生补充介绍作品的创作背景,让学生从背景切入文本,了解作者的创作初衷,明确文章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写成的,这样更容易使学生理解作者表达的情感。

例如,在教学《荷塘月色》一文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先了解朱自清的传奇人生以及这篇文章的写作背景。在教师的生动讲述下,学生认识到这篇文章创作于大革命失败的背景下,朱自清也是这场革命洪流中的一分子。然而,当革命失败以后,朱自清却很难从呐喊和斗争的状态中走出来。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之后,朱自清从原本混沌迷惘的状态一头扎进了文学的“乌托邦”中,这种做法和鲁迅先生的弃医从文极为相似。因为他们都发现革命并不能真正改变那些有着迂腐思想的同胞,只有从文学的角度抗争,才能改变人民群众的思想。朱自清非常憎恶当时的社会现实,对自己的生活也感到彷徨,内心倍感压抑。在这样的情形下,他写下了《荷塘月色》这篇散文。当时朱自清一个人来到冷清的月光下,目视着荷塘,其内心会想些什么呢?他对当时的社会背景又有怎样的想法呢?为什么他没有在文中直接表达自己的情感呢?教师可鼓励学生思考上述问题。通过这样的方式,教师不仅可以准确引入课文讲解,还可以在无形中深化学生对文本的认识和理解。

通过背景资料切入文本,可以帮助学生理解作者的创作初衷,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情感。对此,教师应在教学前搜集相关的资料,并在课堂中进行生动地讲述,这样可以增加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使学生更容易沉浸在文本的氛围中。

高中语文教材中有一部分文本属于叙事性散文和小说,这些作品往往有着极为生动的人物形象。在这类文本中,作者往往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一些典型人物以及相关的事件来凸显想表达的思想、情感以及态度。在学习这一类型的文本时,为了提高学生的文本解读效率,教师可从人物切入文本,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及思想。

例如,在教学《我与地坛》一文时,笔者向学生提出问题:“同学们,这篇课文的标题是《我与地坛》,请问这个‘我’指的是谁呢?”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史铁生”。接下来,继续向学生提问:“你们对史铁生这个人有多少了解呢?”有的学生说:“在初中的时候曾经学过一篇课文,也是史铁生写的,名字叫《秋天的怀念》。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我知道了他是一位很优秀的残疾作家。”有的学生说:“史铁生是一位身残志坚的作家,虽然经历了很多人生磨难,但并没有消磨他的意志,反而让他对人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