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法律法规试题及答案
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开始施行的时间是()
A.1987年9月5日B.1988年1月1日C.1996年7月5日
答案:B
2.国家档案馆保管的档案,一般应当自形成之日起满()向社会开放。
A.10年B.20年C.30年
答案:C
3.属于国家所有的档案,未经档案馆或者有关机关同意,任何()无权公布。
A.单位B.个人C.单位和个人
答案:C
4.擅自销毁档案的,对有关责任人员,给予()处分。
A.警告B.记过C.撤职
答案:A
5.档案库房温度一般应控制在()
A.14-24℃B.16-26℃C.18-28℃
答案:A
6.档案的本质属性是()
A.原始记录性B.信息性C.文化性
答案:A
7.档案行政执法主体是()
A.档案行政管理部门B.档案局馆C.各级人民政府
答案:A
8.涉及国家安全或者重大利益以及其他到期不宜开放的档案向社会开放的期限,可以()30年。
A.少于B.等于C.多于
答案:C
9.档案工作实行()的原则,维护档案完整与安全,便于社会各方面的利用。
A.统一领导、分级管理B.集中管理C.分散管理
答案:A
10.向档案馆移交、捐赠、寄存档案的单位和个人,对其档案享有()权。
A.优先利用B.免费利用C.随时利用
答案:A
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题)
1.档案的作用包括()
A.凭证作用B.参考作用C.宣传教育作用D.历史研究作用
答案:ABCD
2.档案收集工作的要求有()
A.丰富和优化馆(室)藏B.加强馆外调查和指导C.积极推行入馆(室)档案的标准化D.保持全宗和全宗群的完整性
答案:ABCD
3.档案整理工作的原则是()
A.遵循档案形成的规律B.保持文件之间的历史联系C.充分利用原有的整理基础D.便于保管和利用
答案:ABCD
4.档案保管工作的任务包括()
A.建立和维护档案的存放秩序B.防治档案的损坏C.延长档案的寿命D.维护档案的安全
答案:ABCD
5.档案检索工具的作用有()
A.存储档案信息B.查找档案信息C.报道档案信息D.管理档案信息
答案:ABC
6.属于档案编研成果的有()
A.大事记B.组织沿革C.基础数字汇集D.专题概要
答案:ABCD
7.档案利用工作的方式有()
A.提供档案原件B.提供档案复制件C.开展档案展览D.出具档案证明
答案:ABCD
8.下列属于档案违法行为的有()
A.损毁、丢失属于国家所有的档案B.擅自提供、抄录、公布、销毁属于国家所有的档案C.涂改、伪造档案D.档案工作人员玩忽职守,造成档案损失
答案:ABCD
9.档案工作的性质有()
A.管理性B.服务性C.政治性D.科学性
答案:ABCD
10.档案鉴定工作的原则有()
A.从国家和人民的整体利益出发B.用全面的观点C.用历史的观点D.用发展的观点
答案:ABCD
判断题(每题2分,共10题)
1.所有的文件都需要归档保存。()
答案:×
2.档案保管期限分为永久、长期和短期三种。()
答案:×(现在一般分为永久、定期(30年、10年等))
3.个人可以私自保存属于国家所有的档案。()
答案:×
4.档案整理工作可以随意打乱原来的整理基础。()
答案:×
5.档案数字化后,纸质档案就可以随意销毁。()
答案:×
6.档案利用者可以自行在档案库房内查找所需档案。()
答案:×
7.档案编研工作不需要对档案内容进行审核。()
答案:×
8.档案行政执法人员不需要经过专门培训。()
答案:×
9.档案工作只要做好保管就行,利用不重要。()
答案:×
10.电子档案不需要进行备份。()
答案:×
简答题(每题5分,共4题)
1.简述档案的定义。
答案:档案是指过去和现在的国家机构、社会组织以及个人从事政治、军事、经济、科学、技术、文化、宗教等活动直接形成的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
2.档案收集工作的意义是什么?
答案:收集是档案工作的起点,为档案工作提供物质基础,丰富馆(室)藏,保证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