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民汉一体化教学模式下学生学习效果分析及对策研究.docx
文件大小:42.9 KB
总页数:8 页
更新时间:2025-05-23
总字数:约6.52千字
文档摘要

民汉一体化教学模式下学生学习效果分析及对策研究

[摘要]民汉一体化教学在新疆高校逐步开展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以新疆农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民汉一体化教学为例,分析了民汉一体化教学模式下学生学习中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通过加强思想教育、开展学业帮扶、合理设置课程、调整考试方式等措施完善教学管理机制,逐步缩小民汉学生差异,掌握有效的民汉一体化教学管理策略,从而改进教风、学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使民汉一体化教学模式真正取得实效。

[关键词]民汉一体化教学;学习现状;对策

[基金项目]2022年度新疆农业大学教学研究改革项目“民汉一体化教学模式下学生学习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以新疆农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为例”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25)10-0017-04[收稿日期]2024-05-06

一、研究背景

民汉一体化教学模式是指高等院校按照专业将民汉学生编班后,在培养方案、教学大纲、考核方式、毕业资格等方面对民汉学生做统一的要求[1]。近些年,新疆各所高校逐步开展了民汉一体化教学,获得了良好的成效。

新疆农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目前开设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等三个本科专业。自2021年开始,所有专业全面实行民汉一体化教学模式,目前学院有本科生1585人,其中汉族学生1021人(64.4%),少数民族学生564人(35.6%),民汉学生的高考分相差20~80分。

新疆农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民汉一体化教学模式在促进各民族学生交流、交往、交融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提升少数民族学生教育质量、实现民族教育平等和民族团结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这种新型的班级教学模式是须支持和推进的[1]。但是,随着合班模式的不断开展,实际教学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在学生学习方面,因疆内疆外、汉语言、双语言生源差异大,高考成绩差异较大,学生学习能力差别较明显,部分民语言类学生受语言限制,导致学习消极。同时,任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也存在诸多问题,影响了教学效果。在授课过程中,部分任课教师为了让所有学生都能听懂,所讲内容大多比较简单浅显,导致一部分学生跟不上,一部分学生“吃不饱”,学生的个性得不到充分发展,发展潜能也没有得到充分挖掘。同时,根据近两年学生期末考试成绩统计对比发现,民汉学生成绩两极分化比较明显。近两年,新疆农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收到学业预警的学生中,68%是少数民族学生,个别学生因学习跟不上导致降级、不能按期毕业或中途退学等。那么,民汉合班是否真正实现了民汉学生之间的交流、交往、交融?任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是否真正兼顾了民汉学生的实际情况?这一系列的问题给教学工作的开展带来了压力和挑战,值得教学管理部门和任课教师积极思考,不断完善,逐步推进。

二、研究方法

(一)调查目的

为了了解学院在实施民汉合班授课时对学生在学习方面所产生的影响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达到改进教风、学风的目的。本文以新疆农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2021级、2022级在校民汉一体化教学环境下的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调查、座谈等方式开展学生学习现状调查,问卷主要围绕民汉学生在课堂上的听课状态是否存在差异,接受能力如何,考试难易程度如何,是否能跟上教师的教学进度,教师能否同时兼顾民汉学生,是否能够促进民汉学生的互动交流,了解学生的学习所需,课堂环境,课堂教学与师生关系等进行设计[2]。同时,从任课教师的视角,了解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学习态度及学生的心理状况等。

(二)调查结果及分析

本次民汉合班学生学习现状调查共发出问卷180份,收回179份(其中,少数民族学生65份,汉族学生114份)。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75%的学生认为民汉一体化教学授课的效果很好或较好,有67%的少数民族学生认为民汉一体化教学授课对于提高他们的汉语水平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整体来看,民汉一体化教学授课的总体效果非常不错。另外,有75%的学生认为自己能够适应民汉合班授课,也有少部分学生认为不太适应合班授课,主要是因为少数民族学生汉语水平参差不齐,有一少部分学生汉语水平较差。有48%的学生认为专业课考试难度较大,52%的学生认为考试难度一般。在问及考试不理想的原因时,有17%的学生认为是由于教师上课讲的内容听不懂,45%的学生认为是课后复习太少,对课堂知识的巩固不深造成的。

三、民汉一体化教学模式下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学生学习主动性不高,民汉学生合作交流不够多

民汉行政合班模式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取长补短,促进民族团结。根据调查结果显示,民汉学生之间合作交流还不够深入,有56%的民汉学生之间课上课后都有交流,40%的民汉学生之间偶尔有交流,4%的民汉学生之间几乎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