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科技小论文5篇
【篇1】
小学生科技小论文:
电话传音的原理探究
电话让我们告别了书信时代,能够更便捷地与亲朋好友聊天。还记得我第一次见到电话时,就对它无比好奇,拿起话筒乱按了几个数字后,电话那头就传来了一个陌生男子的声音,我吓得哇哇直哭,嘴里大叫着:“妈妈,有人被吸进去了!”
自打那次经历之后,我对电话就一直抱以观望不前,甚至有些后怕的态度。几年后的今天,我虽然对电话已有了些许的了解,但一个藏在我心底的问题还没被解开——电话为何能如此迅速地将声音传到千里之外甚至更远的地方去呢?
为了揭开电话传音之谜的神秘面纱,我特地将电话拿出来仔细研究观察了一番,没想到这一观察,我还真发现了一些奥秘……
你瞧,这个电话整体呈现出一个直角梯形的样式。从上面观察,有寥寥的几根线将这个电话分割为三个部分,第一个部分上是显示屏,上面记录着进几次的通话记录;第二个部分上镶有大大小小的几个按钮,这是用于拨号的;第三个部分则是电话的话筒,拿起来一看,话筒的两头粗大、中间细窄,粗的两头上还刻着规整、细小的孔子。嗬!话筒的一头上还有一条与基座相接,形如泡面面饼的线哩!不过这也一定自有它的用处吧!
带着满腹疑惑,我对电话仔细仔细揣摩了一番,许久之后,我皱着的眉终于舒展开了,刹那间,我茅塞顿开:对了!小时候玩的“土电话”不就是靠声音的震动通过棉线话筒里的吗?那么……我心里一紧,怀着好奇与期待跑向那能为我们揭开真相的书柜,翻出了一本《十万个为什么》,并从中找到了答案……
书中这样写道:“当我们对着送话器讲话时,声带振动的作用形成了声波,并随其在送话器上产生电流,这电流沿着线路传送到对方的听筒内,而听筒又起到与送话器相反的作用:将电流转化为声波通过空气传到人的耳朵里。这样就完成了一次通话。”
看了这些,我欢呼雀跃起来:噢!仔细观察,冷静分析,我们就能从摸索中找到答案。
【篇2】
科技小论文:
生活的小奥秘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小秘密,而这些秘密要我们去探索才能发现。
一天,我在家里散步,突然发现阳台上那盆君子兰的叶子上有一些白白的东西。我好奇的问:“妈妈,这些白色的东西是什么啊?”妈妈说:“这是蚜虫,它们对植物有害。”
第二天早上,我看见奶奶在给君子兰浇水,起初我没太在意,但下午回家时却发现君子兰上的蚜虫少了一些。我回想起奶奶早上浇了花,就赶忙跑去问奶奶,为什么君子兰上的蚜虫少了一些。奶奶说:“我早上是用肥皂水浇的花。”我想:肥皂水为什么能消灭蚜虫呢?带着疑问,我上网搜了一下,百度上说肥皂水能让害虫的脂肪酸分解,并转化成天然的蜡质涂层,这层蜡质涂层附在害虫表面,可以让害虫脱水而死。
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科学是永无止境的,它是一个永恒之谜。”在生活中,我们应该善于观察,发现问题并开动脑筋解决问题,这样将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
【篇3】
往下沉的冰水
我听说了一个很有趣的实验“往下沉的冰水”,打算亲自做实验,看看是不是这样的。
说干就干,我开始准备实验用品,有:墨汁,一杯热水;一杯冰水;两杯自来水,两块小纸板(差不多和杯口一样大)……,准备好后,我开始做起实验来。
首先,往热水和一杯冰水里各放入一点墨汁;然后把纸片盖上去;
接着,我小心的把冰水杯和热水杯倒扣在另外两个装满自来水的杯子上。
第三步:把两张纸板拿掉,这一步可不简单,你需要有第三只手!我和妈妈折腾了半天,可不是水漏出来,就是两种水混合了!难道是哪里弄错了?于是,我又调整了热水的水温—让水更烫一些,把纸板换成了卡纸—抽的时候可以更快!把水加满,不让杯子时有空间!好,我再试一次!
前面很顺利,当我轻轻抽掉纸片,奇迹出现了,冷水杯里的冰水片下沉了,和下面杯里的自来水混合在一起;而热水杯里的热水没有下沉,和自来水中间有了一条非常明显的分隔线,泾渭分明!
我特地在网上查了了下这个实验的科学原理:原来是热胀冷缩的原理,热水的密度比冷水要小一些,重量就轻于冷水,就升到上面了。地理学上的对流雨也是这个道理呢!
【篇4】
蚂蚁搬家的秘密
生活中,有许多值得我们去思考,去发现的事,你们想知道蚂蚁搬家的秘密吗?让我来告诉你们吧!
蚂蚁是种勤劳的动物,它们有时候会搬家,下雨前,一片片乌云盖住了蓝蓝的天空,周围很暗,这时,我偶然看到一支黑黑的,整齐的队伍正往高处走去,原来是一群可爱的小蚂蚁啊!它们好像在告诉我们要下雨了,快回家吧!谁知,还真下起了大雨。
蚂蚁搬家不但告诉我们要下雨了,还会告诉我们洪水要来了!
洪水来之前,蚂蚁会把家里的东西通通搬到高处去,什么大米呀、饼干渣、面包干都会搬走,以免被洪水冲走!
生活中,不只有蚂蚁的秘密,只要你善于思考、发现、观察,相信你会发现很多秘密,会有许多收获的!
【篇5】
自来水和凉开水结冰速度探究
今天,我想用一些工具来做一个小实验,看看自来水和凉开水哪个结冰比较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