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
DB4203
湖北省十堰市地方标准
DB4203/T126—2018
饲用苎麻种子育苗技术规程
十堰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4203/T126—2018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的规定编写。
本标准由十堰市农业科学院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十堰市农业科学院作物栽培研究所、中国农科院麻类研究所、十堰市畜牧技术推
广站、郧西县土门镇农业技术服务中心、郧县安阳湖生态农业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凡、彭宣和、赵昌松、蔡高磊、吴平华、叶青松、胡学明、彭敏、卫书杰、
俆明斌、翁昌明、刘慧鸣、欧阳友香、崔鹏、秦光明、张振、王延周、粟建光、唐蜻、戴志刚。
本标准由十堰市农业科学院负责解释。
DB4203/T126—2018
饲用苎麻种子育苗技术规程
1
2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饲用苎麻种子育苗的产地环境、种子育苗技术、移载和建立生产档案。
本标准适用于十堰市区域内饲用苎麻的种子育苗。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
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
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7699
GB/T8321
苎麻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NY/T496肥料合理使用准则通则
NY/T5295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环境评价准则
NY/T5010无公害农产品种植业产地环境条件
3
术语和定义
3.1
饲用苎麻
与传统纤维用苎麻不同,以收获青绿茎、叶等营养体为目的,在适宜的生育期或株高下进行多年多
次刈割的优质高产饲草。
4
产地环境
产地环境良好、远离污染源,产地环境检测评价应符合NY/T5295的规定,产地环境条件应符合
5
苗床进行翻耕、晒土后,施杀菌剂和杀虫剂进行土壤消毒。农药使用应符合GB/T8321的规定。平
整作厢,厢宽1.2m~1.4m,厢距0.3m~0.5m,厢面整细整平,撒施细土2cm~3cm,拣尽杂草,做到上
实下虚。厢间开沟,沟宽0.4m,沟深0.2m,防止积水伤苗。
采用撒播法,先把种子与轻质细土、草木灰等按1:5~10的比例拌匀,分厢定量撒播均匀。播后雾
DB4203/T126—2018
5.4
覆盖
早春用薄膜小拱棚保温育苗。出苗前只需保持薄膜覆盖严实,苗床湿润即可。露地育苗时,可选用
稻草、麦秆覆盖2cm~3cm,经常浇水保持苗床湿润。
5.5
苗床管理
水分管理
5.5.1
以苗床不发白为宜。如果苗床发白,应立即雾状喷水保湿。
5.5.2
温度管理
薄膜小拱棚保温育苗,薄膜内最适气温为25℃。膜内气温超过32℃时,晴天上午10时前应及时
揭开薄膜两端通风降温,并在薄膜上盖草帘或遮阳网挡住强光,以防高温烧苗或形成高脚苗,但上午9
点前和下午5点后要揭去遮阳物,让麻苗适当见光。温度过高时可直接在遮阳物上喷水降温。当麻苗长
到4片真叶时,可以揭开薄膜两端通风炼苗。炼苗2~3天后,选阴天揭去薄膜,揭膜后要及时浇水保
湿。保留竹弓,在高温烈日天或预计有大风雨前盖上遮阳网,防止损伤幼嫩麻苗。
5.5.3
除草
饲用苎麻6片真叶期后发现杂草及时剔除,除草3次~4次。
5.5.4
间苗定苗
从6片真叶期开始,根据麻苗植株形态,除去群体中植株形态明显不同的麻苗。在去杂的同时进行
间苗。间苗的方法是先除去弱小苗,如果密度仍大,再去掉一部分麻苗,密度标准为麻株间叶不搭叶为
2
宜,每1m苗床留苗100株~150株。间苗一般要分2~3次进行,每次间隔时间7天左右。
5.5.5
施肥
结合间苗、定苗进行施肥。在每次间苗后,用稀薄的人粪尿水或0.2%~1%的尿素水溶液浇洒。一
次施肥量不能太多,以免伤害幼苗。
5.5.6
病虫害防治
苎麻育苗期间病虫害较少,如发现苎麻炭疽病、花叶病,可用45%咪鲜胺水乳剂1000~1500倍液
喷雾防治;苎麻夜蛾、苎麻金龟子等可用20%氯氰?毒死蜱乳油1000~1200倍液进行防治。选用农药
应该符合GB/T8321的规定。
6
麻苗长到8~10片真叶时即可开始移栽。每667m苗床可移栽10000~13340m大田,大田栽植2000~
22
2
3000株/667m。10~12片真叶期是适宜的移栽期。移栽宜选择阴天或晴天下午进行。取苗前用水浇湿苗
床。取苗时先取大苗。取苗后的苗床应及时整理施肥,以促进小苗生长。尽可能减少根系损伤,适量带
土移栽。对于叶片数较多,株高超过40cm的麻苗应剪去部分叶片,以减少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