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8
PAGE8
PAGE9
PAGE9
课题
项目二正投影基础
课时
8课时(360min)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1)了解投影的概念和分类。
(2)了解工程中常用的投影图。
(3)熟悉三面投影图的形成与展开过程。
(4)掌握点、直线与平面的投影规律。
(5)能够绘制三面投影图。
(6)能够分析点、直线与平面的投影规律。
素质目标:
(1)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养成科学严谨的作图习惯。
(2)践行深入钻研、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正投影涉及的相关概念。
教学难点:如何进行投影绘制。
教学方法
问答法、讨论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
教学用具
电脑、投影仪、多媒体课件、教材
教学过程
主要教学内容及步骤
课前任务
【教师】布置课前任务,和学生负责人取得联系,让其提醒同学完成课前任务
提前获取任务工单,预习相关知识
【学生】完成课前任务
考勤
【教师】清点上课人数,记录好考勤
【学生】班干部报请假人员及原因
问题导入
【教师】通过任务引入——日晷,提出以下问题:
你知道日晷用到了哪些投影知识吗?
【学生】思考、举手回答
【教师】通过学生的回答引入要讲的知识
传授新知
任务一认识投影
一、投影的概念和分类
1.投影的概念
把光线抽象为投射线(或投影线),把物体抽象为形体,把地面或墙面抽象为投影面。把产生的影子称为投影,用投影表示形体的形状和大小的方法称为投影法,用投影法画出的图形称为投影图。要产生投影必须具备三个条件:投射线、形体和投影面。三者缺一不可,称为投影三要素。
2.投影的分类
1)中心投影
投影中心离投影面有限远,所有投射线都汇聚于一点的投影称为中心投影。
2)平行投影(正投影法、斜投影法)
投影中心离投影面无限远,所有投射线都变得几乎平行,投射线经过物体并在投影面上得到的投影称为平行投影。这种投影方法称为平行投影法。
?【教师】正投影图有哪些特性?
?【学生】聆听、思考、举手回答问题
?【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公布正确答案
……(详见教材)
二、工程中常用的投影图
透视投影图
透视投影图简称透视图,是指用中心投影法将物体投射到单一投影面上所得到的图形。
2.正投影图
正投影图是指用正投影法将物体向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垂直的投影面投影,再按一定规律将投影面展开到一个平面上所得到的投影图。正投影图能反映物体真实的形状和大小,且具有制图方便、度量性好的特点,常用于绘制建筑施工图和结构施工图等。工程中常用的正投影图是三面投影图。
?【教师】组织学生扫码观看视频“了解正投影”
?【学生】扫码、观看视频
3.轴测投影图
轴测投影图简称轴测图,是指将物体连同确定其位置的直角坐标系,沿不平行于任何一个坐标平面的方向,用平行投影法投射在某一选定的单一投影面上所得到的图形。
轴测图一般不能反映物体各表面的实形,度量性差,同时作图复杂,因此在工程上它常用作正投影图的辅助图样。
4.标高投影图
标高投影图是指在水平投影面上,通过加注高程来表示物体的单面正投影图。它常用来表达不规则曲面。作图时用一组等间隔的水平截面截割物体,得到一组水平截交线(即等高线),并将它们投射到水平投影面上,再标出其高程,即可得到标高投影图。标高投影图常用来绘制地形图、建筑总平面图,以及道路、水利工程等方面的平面布置图等。
……(详见教材)
三、三面投影图
如果想准确地表达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就需要建立一个三投影面体系。
三投影面体系的建立
要唯一确定物体的形状和大小,通常将物体放在由三个相互垂直的投影面组成的三投影面体系中,然后向这三个投影面分别进行投影。
处于正立位置的平面称为正立投影面,简称正立面,用“V”标记;处于水平位置的平面称为水平投影面,简称水平面,用“H”标记;处于侧立位置的平面称为侧立投影面,简称侧立面,用“W”标记。三个投影面相互垂直的交线称为投影轴,分别用OX轴、OY轴、OZ轴表示,三个投影轴的交点O称为原点。。
2.三面投影图的形成与展开
将物体放置于三投影面体系中(与物体表面平行的投影面越多越好),并分别向三个投影面进行正投影,即可得到物体的三面投影图(也称三视图)。
三面投影包括V面投影、H面投影和W面投影。其中,V面投影又称正面投影,是由前向后投射时物体在正立面(V面)上所得到的投影,由V面投影得到的图形称为正视图(又称正立面图);H面投影又称水平投影,是由上向下投射时物体在水平面(H面)上所得到的投影,由H面投影得到的图形称为俯视图(又称平面图);W面投影又称侧面投影,是由左向右投射时物体在侧立面(W面)上所得到的投影,由W面投影得到的图形称为侧视图(又称侧立面图)。
为了方便观看,把三个互相垂直的投影面画在同一张图纸上,并且将三个投影面按规定展开。展开时使V面保持不动,H面绕OX轴向下旋转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