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字花科蔬菜菌核病》(教案)-中职农林牧渔大类《植物保护技术》高教版(全一册)
教材分析
《十字花科蔬菜病虫害防治技术》是中职农林牧渔大类《植物保护技术》(全一册)中《蔬菜病虫害防治》模块的重要内容,而十字花科蔬菜菌核病作为十字花科蔬菜常见且危害严重的病害之一,其相关知识的学习对学生掌握蔬菜病虫害防治技术具有关键意义。教材在这部分内容的编排上,系统阐述了菌核病的病原特征、发病症状、发病规律以及防治措施等知识。通过对十字花科蔬菜菌核病的学习,学生能够深入理解植物病害发生发展的原理,掌握科学有效的防治方法,为今后从事农林牧渔相关工作,尤其是蔬菜种植与病虫害防治工作奠定坚实基础。同时,这部分内容与实际农业生产紧密结合,有助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生产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和专业素养。
核心素养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学生能够精准阐述十字花科蔬菜菌核病的病原分类、形态结构及生物学特性,详细了解病原菌的菌丝体、菌核、子囊盘等结构特点以及其生长繁殖规律。
熟练掌握十字花科蔬菜菌核病在不同生育期、不同十字花科蔬菜品种上的症状表现,包括叶片、茎秆、花球等部位的典型症状差异,准确区分菌核病与其他病害症状。
全面理解十字花科蔬菜菌核病的发病规律,清晰掌握病原菌的越冬越夏方式、传播途径,以及温度、湿度、光照、种植密度等环境因素对发病的影响机制。
准确掌握十字花科蔬菜菌核病综合防治技术,深入理解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等措施的原理、具体操作方法和适用范围。
能力目标
通过观察病害标本、图片、视频及显微镜下病原菌的形态,学生能够独立且准确地识别十字花科蔬菜菌核病,显著提升病害诊断能力和细致的观察分析能力。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结合田间实际环境条件和蔬菜生长状况,科学分析十字花科蔬菜菌核病的发生发展趋势,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个性化防治方案,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熟练掌握十字花科蔬菜菌核病田间调查方法,包括调查样本的合理选取、病情严重程度的准确评估、发病率和病情指数的精确计算,有效提高数据采集和分析处理能力。
熟练操作常用的农业生产工具和农药喷洒设备,规范实施化学防治、农业防治等各项防治措施,增强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和安全生产意识。
素养目标
培养学生对农林牧渔专业的深厚兴趣和强烈的职业认同感,激发学生投身农业生产、致力于保障蔬菜安全生产、服务“三农”的热情,树立正确且坚定的职业价值观。
在学习和实践过程中,引导学生养成严谨认真、一丝不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注重观察细节,鼓励学生勇于探索和创新,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强化学生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让学生深刻认识到在病害防治过程中,合理运用绿色防控技术,减少化学农药使用的重要性,推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和实践活动,有效提升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集体荣誉感,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十字花科蔬菜菌核病的症状表现和发病规律,这是准确诊断病害、预测发病趋势以及制定防治措施的重要基础。
十字花科蔬菜菌核病综合防治技术,尤其是农业防治中耕作制度的调整、种植管理措施的优化,以及化学防治中农药的合理选择和使用方法,这些是解决实际生产问题的核心关键。
教学难点
不同十字花科蔬菜品种上菌核病症状的细微差异辨别,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观察能力、比较分析能力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根据不同的种植环境、气候条件、发病阶段以及蔬菜生长状况,灵活选择和综合运用各种防治措施,制定科学合理、个性化的防治方案,要求学生深入理解防治技术原理,并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课程导入(5分钟)
教师活动:展示一段十字花科蔬菜种植基地因菌核病大面积受损的视频,视频中呈现出蔬菜植株腐烂、倒伏,田间布满白色菌丝和鼠粪状菌核的场景。播放结束后,向学生提问:“同学们,看到视频里这些严重受损的十字花科蔬菜,大家有没有想过是什么病害造成了这样的后果?这种病害又该如何防治呢?”接着,展示几张不同十字花科蔬菜感染菌核病的高清图片,包括白菜、甘蓝、萝卜等,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病害的特征和危害,然后说道:“今天我们就来深入探究十字花科蔬菜病虫害中的菌核病,了解它的发病原因、症状表现和防治方法。”
学生活动:认真观看视频和图片,积极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部分学生根据已有知识或生活经验发表自己的看法,带着好奇心和求知欲进入新课学习。
设计意图:通过直观的视频和图片展示,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让学生直观感受到十字花科蔬菜菌核病的严重危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自然地引入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
知识讲解(15分钟)
1.菌核病病原介绍(3分钟)
教师活动: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十字花科蔬菜菌核病病原菌的显微结构图片、菌核形态图片以及子囊盘形成和释放子囊孢子的动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