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鼻眶沟通性肿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与诊疗策略探究.docx
文件大小:45.77 KB
总页数:25 页
更新时间:2025-05-24
总字数:约3万字
文档摘要

鼻眶沟通性肿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与诊疗策略探究

一、引言

1.1研究背景与意义

鼻眶沟通性肿瘤是指原发于鼻腔鼻窦并侵犯到眼眶组织的肿瘤,不包括原发于眼部和外鼻皮肤的肿瘤。鼻腔、鼻窦和眼眶在解剖结构上紧密相连,额窦、上颌窦、蝶窦和筛窦分别位于眼眶的上、下、后和内侧,它们与眶内组织仅隔一薄层骨板。其中,纸样板筛窦侧壁以及菲薄甚至可能存在先天性缺损的蝶窦侧壁,其黏膜分别与眶内侧骨膜和视神经鞘膜相贴;筛前、后孔及其同名血管和神经贯通筛窦和眶内。这些解剖学联系使得鼻腔和鼻窦肿瘤容易侵入眶内。同时,机体免疫力降低、鼻息肉、中鼻甲肥大、鼻中隔高位偏曲妨碍鼻窦引流,以及鼻窦外伤、手术误操作等,都是鼻窦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