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心血管毒性的防治:
对抗肿瘤药引起的迟发性心脏毒性的治疗、预防药物,主要有自由基清除剂,如辅酶Q10、维生素C、维生素E及锌离子鳌合剂右丙亚胺,有一定预防阿霉素等抗肿瘤药心脏毒性的作用。
辅酶Q10是细胞代谢剂和细胞呼吸剂,还具有重要抗氧化和非特异性免疫增强作用,能促进氧化磷酸化反应,保护生物膜结构完整。
用法为每次口服10-15mg,每日3次,2-4周为1个疗程,适当增大剂量、延长疗程可提高疗效。第23页,共34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六、呼吸系统不良反应
1、临床主要表现:
肺毒性包括间质性肺炎、肺水肿、肺纤维化、急性呼吸衰竭等。
●急性型可发生在治疗期间的任何剂量之间,初期发生干咳,X线检查阴性,几天到几周X线显示快速进行性改变,血氧值降低而需要给氧。急性肺毒性作用不可逆。
●慢性型主要与剂量有关,开始时患者出现干咳但不发热,当X线显示进行弥漫性浸润性改变时,应进行肺活检并停止治疗。
●主要药物有博莱霉素、卡莫司汀、丝裂霉素、甲氨蝶呤、吉非替尼等。第24页,共34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第1页,共34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药物不良反应定义WHO国际药物监测中心ADR是指:在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或人体的功能恢复期、人接受正常剂量药物时出现的有害且非期望的反应。我国SFDAADR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或意外的有害反应,包括副作用、不良反应、后遗效应、变态反应、继发反应、特异性遗传体质等。第2页,共34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ADR通常按其与药理作用有无关联分两类:A型:剂量相关,为药理作用增强所致可预测,发生率高而死亡率低。B型:与剂量不相关,与正常药理作用无关的异常反应,难预测、发生率低而死亡率高。ADR分类第3页,共34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抗肿瘤药物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1药物是把双刃剑,任何药物具有治疗(预防)作用的同时均有可能发生不良反应或事件1、绝大多数抗肿瘤药因缺乏选择性,在杀伤和损害肿瘤细胞的同时,对正常组织细胞(骨髓、胃肠道上皮、毛囊、生殖细胞)亦产生毒性作用,可出现全身性毒性及免疫抑制作用,在化疗期间出现或多或少的毒副反应,给患者带来诸多不适和痛苦,严重毒性反应不可逆,可导致死亡。第4页,共34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2、抗肿瘤药物的种类很多,由于每一种药物的药理作用不同,它们的不良反应也是多种多样的,对体内不同的系统和器官造成不同的影响,因而也有着不同的临床表现。抗肿瘤药物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2第5页,共34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抗肿瘤药物ADR防治
关键注重全程管理●了解和掌握抗肿瘤药物常见的尤其是严重的不良反应;●有针对性地为肿瘤患者选择适宜的化疗方案;●尤其是在联合化疗时选用毒性不重复和互不交叉耐药的药物联合应用;●既可以增加疗效,也可以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重视新的、严重的ADR监测、分享提高控、防能力。第6页,共34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如:近年来分子靶向治疗中的不良反应,靶向药物“新的ADR不时有报道,针对不良反应的教育和认识是必需的(不仅包括患者,也包括医生),针对不良反应,适当的“治疗措施”可获得最大临床益处,不会导致治疗中断或推迟。
全程管理:
●治疗前应评估危险因素、合并疾病,耐心进行患者教育,积极治疗合并症;
●治疗中应监测胃肠道反应、皮肤反应、心血管不良事件、肝肾毒性、神经系统毒性、血液系统毒性、营养状态,合理剂量调整,关注合并用药,注意甲状腺功能;
●治疗后应随访血液系统及生殖系统的长期毒性。第7页,共34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一、骨髓抑制:
●绝大多数抗肿瘤药物对造血系统都有不同程度的毒性作用。
●骨髓中各种血细胞对化疗药的敏感性决定于它们半衰期的长短:
白细胞的半衰期仅6h;
血小板的半衰期为5~7d,较易引起减少;
红细胞的半衰期长达120d。抗肿瘤药物常见不良反应及防治第8页,共34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一般损伤DNA的药物对骨髓的抑制作用较强,抑制RNA合成的药物次之,影响蛋白质合成的药物对骨髓的抑制作用较小。
●骨髓抑制毒性代表药物,较明显的药物有蒽环类药物、氮芥、甲氨蝶呤、丝裂霉素、替尼泊苷、长春地辛、拓扑替康、多西他赛、紫杉醇、健择、顺铂、卡铂、环磷酰胺、异环磷酰胺、诺维本、开普拓等。
●靶向治疗药物也可引起粒细胞、血小板减少,如舒尼替尼(12%,8%),索拉非尼(5%,1%)。第9页,共34页,星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