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智赋能视角下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发展的路径探索与实践
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指导者。辅导员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力量,其队伍的专业化发展对于人才培养的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面对日新月异的技术发展和日益复杂的学生工作需求,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发展面临着诸多挑战。因此,探讨数智赋能视角下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发展的路径显得尤为重要。
一、数智赋能与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发展的内涵及关系
(一)数智赋能的内涵
数智赋能,即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手段,对信息资源进行深度挖掘与分析,实现数据驱动的决策支持和智能化的业务流程再造。这一过程不仅是技术的简单应用,还是一个复杂而多面的系统工程。2它涉及从数据采集、存储、处理到分析应用的整个链条,旨在通过智能算法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实现业务流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从而显著提升业务处理速度和效率,优化服务体验。数智赋能的目标是推动组织和个人在数字化时代获得更强的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发展的内涵
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发展,强调辅导员在掌握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等相关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持续提高自身政治素质、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构建系统化、科学化的工作体系,以适应新时代高校人才培养的需要。
(三)数智赋能与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发展的关系
辅导员数据素养和能力的提升是思想政治工作智能化转型的核心内容。3数智赋能与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发展相互促进、互为支撑。一方面,数智赋能通过提供智能化的工具和方法,助力辅导员队伍在信息处理、学生管理、教育服务等方面实现效率与效果的双重提升,从而推动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水平向更高层次迈进。另一方面,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发展不仅为数智赋能的应用提供了丰富的实践场景和需求导向,而且通过专业能力的提升,确保了数智赋能技术在高校学生工作中的有效融人与创新,进一步强化了数智赋能的实际效能。因此,数智赋能的蓄势创新与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发展相辅相成,能够共同推动高校学生工作体系的优化与升级。
二、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发展现状及问题
(一)现状
1.辅导员队伍整体素质不断提高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高校辅导员队伍的选拔和培养机制日益精进与优化,辅导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实现了质的飞跃。4辅导员的学历层次普遍提高,硕士及以上学历的辅导员比例逐年攀升,这一变化说明辅导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得到了显著提升。在政治觉悟方面,辅导员们将爱国主义情怀深植于心、将民族复兴重任勇挑于肩,以身示范,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职业道德方面,辅导员们以身作则,他们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还是品德的塑造者,为学生树立了良好的行为典范。在教育理念方面,辅导员们紧跟时代步伐,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为高校人才培养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2.辅导员专业背景多样化
当前,高校辅导员队伍的专业构成展现了显著的多样化态势,广泛涉及教育学、心理学、法学、管理学等学科领域,专业背景的多元化格局不仅为辅导员群体构筑了一座知识富矿,还孕育了多元并蓄的思维方式,成为其专业素养提升的重要基石。辅导员从各自学科的专业视角全方位、深层次地审视学生工作中出现的各类问题。这种多元化的专业视角,不仅极大地丰富了学生工作的策略与方法,显著提升了辅导员的工作效率,还为学生工作的创新与发展开辟了广阔空间。
3.辅导员培训体系逐步完善
由于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发展的迫切需求,我国已经建立起一套层次鲜明、形式多样的辅导员培训体系。这一体系包括岗前培训、在岗研修、专项培训等不同层次和形式,旨在全面提升辅导员的工作能力和专业水平。培训内容的设计既着眼于解决辅导员日常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难题,确保实践中所获经验与智慧的传承与发展,又高度重视对于理论知识的深化理解与对未来发展趋势的洞察,力求使辅导员在理论与实践的双重滋养下,实现专业认知与技能的双重飞跃。
(二)问题
1.专业能力与现实需求的差距较显著
在高校辅导员群体中,专业能力与实际工作需求的显著差距,已成为制约辅导员效能发挥的关键因素之一。一方面,理论与实践之间存在脱节。尽管辅导员在专业理论学习上有所积累,但将理论知识应用于解决复杂多变的学生问题时却常感力不从心。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入,学生工作的内涵和外延不断扩展,对辅导员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然而,部分辅导员在知识更新上表现出明显的滞后性,难以跟上新时代学生工作的步伐。这不仅体现在其对新兴教育理念、技术手段的掌握不足上,还反映在其对学生心理、行为特征变化的理解的滞后上,以及对学生个性化需求响应的迟钝上。这种滞后严重制约了辅导员在新时代背景下履行职责的有效性。
2.技术应用水平与数智赋能要求的差距
在数智赋能背景下,高校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