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机型式试验报告
电机型式试验报告
10
三相沟通异步电动机型式试验数据处理
一、被试电动机铭牌中的主要数据
被试电动机铭牌中的主要数据
工程
工程
型号
容量
kW
电压V
电流A
频率Hz
接法
额定转速
r/min
绝缘等级
工作制
内容
二、试验数据统计和计算
〔一〕绝缘电阻的测定
1、绝缘电阻测量结果汇总〔见表1-1〕
表1-1 绝缘电阻测量结果汇总
测量局部A相绕组对地B相绕组对地C相绕组对地A相绕组对B相绕组A相绕组对C相绕组B相绕组对C相绕组
冷态绝缘电阻〔MΩ〕
注:测量时电机绕组温度〔环境温度〕为 ℃
2、测量结果的推断
一般电机标准中,都没有电机在冷状态时的绝缘电阻的考核标准,但电机绕组的绝缘电阻在冷状态下所测得的数值应不小于下式所求得的数值
式中:RMC是电机绕组冷状态下绝缘电阻考核值,MΩ;
U 是电机绕组的额定电压,V;
t 是测量时的绕组温度〔一般用环境温度〕,℃。
3、思考题
在绝缘电阻的测定中,如何选用兆欧表?
〔二〕绕组在实际冷状态下直流电阻的测定
1、冷状态下直流电阻测量结果汇总〔见表2-1〕
表2-1 冷状态下直流电阻测量结果汇总
绕组名称
绕组名称
测量值〔Ω〕
Ⅰ
Ⅱ
Ⅲ
平均
室温
°C
定子
r
A
r
B
r
C
2、测量结果的处理
标准工作温度下的定子绕阻:
?rT?75
?
r
1750=
R
0T??
0
3、思考题
测量定子绕组的直流电阻为何不用万用表?
〔三〕、空载特性的测量
1、空载试验数据汇总〔见表3-1〕
空载试验后马上测得的一个定子线电阻R。
0
测点序号
测点
序号
U
空载电压U
U(V)
0
U
I
空载电流I
(IA)
0
空载输入功率P
0
I
P
(W)
P
01
02
03
01
02
03
Ⅰ
Ⅱ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2、试验数据计算
〔1〕计算三相电压平均值U。每点的三相电压平均值U为三个读数之和除
0 0
以3。
〔2〕计算三相电流平均值I。每点的三相电流平均值I为三个读数之和除以
0 0
3。
〔3〕计算每点的输入功率仪表显示值P
0
。每点的输入功率仪表显示值P 为两
0B
功率表读数的代数和。
〔4〕计算每点的空载铜耗P
0Cu1
用公式P
0Cu1
?3I2R
0 0
求出各点的空载铜耗。
?
0〔5〕计算求出各点的铁耗与机械耗之和P
0
铁耗与机械耗之和为空载损耗与空载定子铜耗之差
P??P
0 0
P
0Cu1
上述计算结果见表3-2
测点序号U
测点序号
U(V)
0
I(A)
0
P〔W〕
0
P
0Cu1
〔W〕P?〔W〕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3、绘制空载特性曲线和求取铁耗P
Fe
及机械损耗P
m
绘制空载特性曲线
在同一坐标纸上绘制如下空载特性曲线:
1〕I
0
?f?U?
0
2〕P
0
?
?f?U?
0
? ?
3〕P
0
?fU2
0
求取额定电压时的铁耗和机械损耗
求额定电压时的空载电流和空载损耗
4、思考题
如何分别铁耗和机械损耗?
〔四〕堵转试验
1、堵转试验数据汇总〔见表4-1〕
2、试验数据计算
计算堵转电压值U 。
K
计算三相堵转电流平均值I 。
K
计算堵转输入功率P 〔因该值较大,故仪表损耗一般可以无视不计〕。
K
计算堵转转矩T。
K
3、绘制堵转特性曲线
在同一坐标纸上绘制如下特性曲线:
1〕I
K
?f?U ?
K
2〕P
K
?f?U ?
K
3〕P?
K
?f?U ?
K
测点序号堵转电压U
测点
序号
堵转电压U
(V)
K
堵转电流I
(A)
K
堵转输入功率P
K
堵转转矩T
K
(W)
(N.m
)
1
2
3
4
5
6
7
4、思考题
在短路试验中,读取数据时,为何要在10s内测定?
〔五〕温升试验
表5-1 温升试验数据
试验中应保持不变的值:定子线电压:380V
试验中应保持不变的值:定子线电压:380V电源频率:50Hz
记录时间
电流
记录数
据
输入功率
铁芯温度
机壳温度
进风温度
出风温度环境温度
1、计算求取温升试验时的电机绕组温升值
利用式???
量为:
R ?R
f 0
R
0
?K ??
? 0
??? ??
0 f
求取电机绕组温升值。其中有关
R = Ω R
f 0
= Ω K?=235〔铜质绕组〕,?
= oC
0
? = oC
f
最终结果修约到1,即该电机的绕组温升值??? K
2、思考题
利用电阻法如何求取电动机的稳定温升?
〔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