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依托融通式劳动教育优化“农场基地”活动的实践探索.docx
文件大小:18.84 KB
总页数:5 页
更新时间:2025-05-24
总字数:约4.03千字
文档摘要

依托融通式劳动教育优化“农场基地”活动的实践探索

【摘要】劳动教育的路径有很多,以“农场基地”为载体,以点带面让劳动实现融通,创造出适合乡村幼儿的融通式劳动教育园本实践路径,笔者所在幼儿园尝试利用村落种植园开展相关活动,探索与各领域、各游戏场域相联合的,且与劳动教育价值的各要素进行融合,让劳动品质内化并外显。

【关键词】村落种植园;融通式;劳动教育;农场基地

教育部印发了《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后,劳动教育在大多数幼儿园也在进行大胆探索。[1]笔者所在幼儿园的“农场基地”中的村落种植园是各班教师从幼儿的兴趣点、年龄特点和班级特色入手,紧密结合季节、资源、场地等因素,师幼共同打造的种植地。贴近幼儿的生活,是幼儿开展种植活动、了解植物的生长规律和大自然现象的场所,旨在让劳动教育更好地融入幼儿一日活动中,切实培养幼儿的劳动素养。

一、村落种植园,建构农场基地中融通式劳动课程的内容

幼儿的劳动认知源于自身的劳动体验,幼儿园村落种植园里的种植活动是符合幼儿学习与发展特点的综合性体验活动。基于儿童视角的劳动教育内容除了考虑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也要设置一定的挑战难度,同时符合幼儿的兴趣点,扩大幼儿的经验和视野,给予幼儿更符合自身真实需求并能体现育人目标的活动内容。

(一)基于儿童视角,以打造融通式种植园为起点

幼儿园劳动课程的开展要基于儿童视角,教师要了解和尊重幼儿的感受与观点,去倾听儿童的真实声音,将幼儿的主观体验、需求和兴趣放在教育的核心,并为他们提供有效的学习指导,引导他们与日常的劳动活动进行融通。当大班的幼儿面对幼儿园里的一些空地的时候,教师以话题讨论的形式,围绕如何使用这块地进行种植时,他们的内心是有很多想法的,从空地的布置—种什么—需要什么工具等等,在讨论的过程中唤醒他们对种植的前期经验,如空地的布置将用木栅栏进行围合,种植地中用不同大小的石头铺设小路,用各种竹竿搭建架子,摆放工具的柜子等,这种将审美与实用相结合的种植规划,充分体现了幼儿的智慧和创意。在教师的引导下,幼儿不仅仅是村落种植园的参与者,更是规划者和实践者。教师为幼儿提供必要的材料和环境支持,共同打造村落种植园,并以此为起点,带领幼儿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合作精神。

(二)尊重个体差异,以遵循儿童经验需求为基点

每一位幼儿就像是形态各异的植物种子,其成长的过程和结果存在着千差万别,教师要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从差异部分对劳动内容进行灵活的调整,[2]使其贴合幼儿的实际需求和劳动技能的掌握,从而有力地推动每个幼儿在其原有的水平基础上得以发展。教师深入了解每个幼儿的能力水平和发展需要,为他们提供适宜的阳光、雨露和肥沃的土壤,让他们能够在充满爱与尊重的温馨氛围中健康茁壮地成长。

(三)建构多维路径,以锁定儿童学习需求为支点

随着村落种植园里的劳动活动日渐丰富,逐步推进幼儿劳动启蒙教育,确定幼儿园劳动教育的多维实施路径,将劳动教育融入幼儿教育的全过程。第一,与一日生活流程共融。在集体活动中完成儿童的经验铺垫以及抛出问题,在区域活动中进行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在生活环节中巩固劳动技能、养成劳动习惯,在户外种植地活动中进行劳动实践,拓展劳动经验;第二,与集体活动共融。种植园里引发的各种各样的劳动园本课程活动,融汇于五大领域,从而有效推动幼儿在各领域中认知、技能、情感的发展,从而让幼儿收获劳动的乐趣,产生劳动情感,养成爱劳动的习惯。第三,与家园共育共融。构建家—园—社三方协同的幼儿园劳动教育体系,引导幼儿在家中、在社区进行适宜的劳动。以“三融”为抓手,有效探索幼儿园劳动教育新路径,让幼儿在活动中体验劳动价值。

村落种植园作为大自然赋予儿童的宝贵财富,以其独特的方式吸引着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泥土、水、草叶、花朵等不仅仅是儿童嬉戏的材料,更是他们了解自然、探索生命奥秘的媒介。教师要及时锁定幼儿的种植需求,积极建构适合幼儿发展的课程内容,把幼儿提出的问题作为开展种植活动的切入点,提高种植活动的有效性,促进幼儿全面发展,推进幼儿劳动教育实践活动向纵深发展。

二、村落种植园,丰富农场基地中融通式劳动教育的活动

《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了学校、家庭、社区三方合力开展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幼儿园“农场基地”村落种植园中开展的劳动教育另辟蹊径,开展班本式项目种植活动、落户式亲子种植活动、入村式实践体验活动,教师有意识关注幼儿的劳动相关经验,统整设计活动内容,使得劳动教育的开展与自然生态融合。

(一)班本式项目种植活动:协助式劳动,凸显童心内核

幼儿园是儿童劳动教育的主阵地,村落种植园发挥着资源优势,是幼儿开展劳动的场所之一,教师针对本班幼儿在劳动实践中需要解决的问题,以优质合理驱动性问题为导向,链接探究核心经验,一个好的问题是劳动活动开展的关键所在,能够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