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13.1 在劳动中创造人生价值 教学设计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统编版2024).docx
文件大小:99.32 KB
总页数:2 页
更新时间:2025-05-24
总字数:约1.9千字
文档摘要

第1课时在劳动中创造人生价值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知道人生价值的内涵,懂得人生价值是通过劳动创造的,理解劳动的意义。

2.明确一个人对他人和社会的贡献是衡量其人生价值的尺度,只要为社会作出了贡献,就应当得到社会的尊重和积极评价。

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

知道人生价值的内涵,理解劳动的重要性,培养热爱劳动的人生态度。

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

知道人生价值的内涵,理解劳动的重要性,引导学生通过劳动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教师活动】教师展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劳动的论述,并提出问题。本活动通过让学生阅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劳动的论述,引导学生了解劳动的重要性,进而导入本课的学习。

新知探究

一、人生价值的内涵

【教师活动】教师展示教材第95页的“生活观察”,并提出问题。本活动通过让学生观察图片中的不同劳动场景,思考各行各业的劳动者是如何为他人和社会作贡献的,引导学生思考劳动的重要作用,体会到劳动使人生有价值、有意义。

【学生活动】学生观察图片,思考并回答问题。

【教师总结】人生价值是指人的生命和活动对自己、他人和社会所具有的积极意义。

二、人生价值是通过劳动创造的

【教师活动】教师多媒体展示一则人们在劳动中实现人生价值的材料,并提出问题。本活动通过让学生阅读普通劳动者在劳动中实现人生价值的材料,引导学生认识到人生价值是通过劳动创造的,人们各种各样的愿望都是在劳动中实现的。

【学生活动】学生阅读材料,组内讨论并派代表发言。

【教师总结】人生价值是通过劳动创造的。人们通过劳动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人们各种各样的愿望都是在劳动中实现的,人们在劳动中感受到幸福和愉悦,体会到人生的价值和美好。

三、衡量人生价值的尺度——一个人对他人和社会的贡献

【教师活动】教师展示教材第96页的“探究与分享”,并提出问题。本活动引通过让学生阅读李培生、胡晓春的事迹,思考人生价值是如何创造和实现的,帮助学生理解一个人对他人和社会的贡献是衡量其人生价值的尺度,引导学生认识到只要为社会进步作出了贡献,就应当被给予积极的评价。

【学生活动】学生阅读材料,组内讨论并派代表发言。

【教师总结】一个人对他人和社会的贡献是衡量其人生价值的尺度。一般来说,一个人通过劳动为他人和社会作出的贡献越大,他的价值就越大。人们的职业不同、岗位有别,但只要为社会进步作出了贡献,就是为社会创造了价值,也就创造和实现了人生价值,就应当得到社会的尊重和积极评价。

四、劳动成就今天

【教师活动】教师展示两则材料,并提出问题。本活动通过让学生阅读相关资料,懂得劳动是人的第一需要,引导学生理解劳动的重要作用,明确人通过劳动认识和改造世界,同时塑造和提升了人本身,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需要千百万劳动者拼出来、干出来的。

【学生活动】学生阅读材料,思考并回答问题。

【教师总结】人世间的一切美好生活都是通过劳动来创造的。千百年来,中华民族

以勤劳智慧闻名于世。我们所取得的每一项成就,都是广大人民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换来的。今天,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美好愿景都要靠劳动来实现。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知道了人生价值的内涵,懂得了人生价值是通过劳动创造的,明确了一个人对他人和社会的贡献是衡量其人生价值的尺度。美好的生活是靠劳动创造的。新时代的伟大实践,为我们实现人生价值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作为当代中学生,我们要勤于劳动、热爱劳动、全面发展,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美好愿景付出行动。

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