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2025《我国增加值贸易的计算过程案例》3400字.docx
文件大小:286.93 KB
总页数:6 页
更新时间:2025-05-24
总字数:约4.65千字
文档摘要

我国增加值贸易的计算过程案例综述

1.1理论模型

因为数据具备可得性,HummelsD、IshiiJ和KYi(2001,简称HIY)对于垂直专业化所作研究基本上处于案例分析层面。HIY(2001)对于垂直专业化概念作了狭义定义,让测量具备可操作性。在HIY(2001)的方法中,VS代表了包含一个国家出口的产品当中从其他国家进口的中间品的机制,VS1代表着其他国家出口产品中间投入价值。HIY(2001)设计的VS算式是:VS占总出口的比重=VSk/Xk=uAM[I-AD]-1X/XK(1)

此处,AM表示进口系数矩阵,AD表示国内直接投入系数矩阵,X代表出口列向量,Xk代表着k国的总的出口额度,u代表了元素为1的行向量。使用这一模式的原因在于考量了进口中间投入也许将在国内经历数次加工,与此同时[I-AD]-1,。国内完全消耗系数矩阵获得国内各个部门直接的和间接投入。

可是HIY算法里面未设计VS1算式。因为数据条件制约,计算VS1难度远远大于VS,原因在于要将两方贸易数据与投入产出进行匹配。正如Koopman等(2010)所提出的,HIY(2001)方法包含了两方面的假设,一是设定一国把进口中间产品进行半成品加工之后向其他国家出口的情形不存在,虽说在垂直专业化贸易当中此种情况十分常见。并且此方法之中未对从其他国家所进口中间产品当中也存在包括本国增加值的可能性的情形加以考虑。另一个就是进口中间投入平均使用在国内销售与出口国外的产品生产当中,加工贸易当前的发展使得这一设定是难以存在。

有关处理HIY所存在的不足的相关研究主要分为两个方向,首先就是针对贸易有关文献资料当中关系要素成分加以扩充。有的专家学者基于此还给出了一些新指标来对垂直化贸易进行解释。Daudin、Rifflart和Schweisguth(2011)将出口之中被他国进口在产品的生产后再进口至该国的中间产品,其概念就是VS1*;Johnson、Noguera在2012年时所开展的研究当中,针对增加值出口给出正式概念,即一个国家所生产之后在别国进行消化吸收的增加值(value-addedexport,VAX)。二是Koopman(2012,简称KWW)和HIY最初定义是一致的,并且运用与全球体系之中,这时候HIY在新的框架之下只是一种特殊情况。

HIY所进行的首个假设在通常条件下是无法成立的,因生产存在零碎化,一国出口当中存在包含来源于自己国家投入的可能性。Wang等(2009,以下简称WWP)进行了新的核算方式的建立,是以国际投入产出模型作为基础的,把大量国家涵盖在内,对首个假设加以放松,拓宽其在垂直专业化方面的度量方式。多个国家生产链当中增加值向多个国家分为净附加值来加以阐明,并且提出其度量的方式仅仅是在特殊情况之下的特殊案例。WWP(2009)针对两个国家的贸易模型,逐步的拓展到三个国家以及多个国家模型,就拿三个国家贸易系统来说,平衡投入产出模型是:

(2)

这里,Xr表示了r国所有的产出向量,Yr表示了r国最后的产品向量,Yrs表示了r国产品使用于s国最终产品向量;Asr表示了r国针对s国所生产的中间产品需求直接投入系数矩阵,Bsr表示了相应分块Leontief逆矩阵,Er表示了r国所有出口产品(涵盖中间与最终两种产品)向量。WWP在2009年时根据这种情况来构建增加值份额矩阵:

(3)

其中Vs表示了生产国s直接增加值系数行向量。此处,VAS对角线之上元素所表示的就是各个国家所进行出口当中所包含的国内增加值,各列非对角线元素所表示的就是各个国家出口当中所包含的国外增加值情况,亦即VS份额。基于此能够获得以下算式:

(4)

所以,国家1的出口国内增加值DV1=V1B11E1,垂直专业化VS1=V2B21E1+V3B31E1,VSI1=V1B12E2+V1B13E3。如此WWP(2009)对这种测量方式进行了拓宽,实现了对VS的测量,并且还非常容易对一个过埃及参与到这一贸易当中的VS1加以测量。由此看出,HIY(2001)测量方式仅属于WWP(2009)特殊案例之一。必须要关注的一点在于,虽然WWP(2009)阐明HIY(2001)具有两项脱离实际的假设,可是WWP(2009)进行实际处置时没有对加工贸易的情况加以考虑,仅仅放松HIY(2001)一项假设。KPWW(2010)继承了上述拓展思路,所采取的测量方式主要就是和WWP(2009)保持统一,可是KPWW(2010)深入对比分析了HIY(2001)以后有关垂直专业化研究里面的各类测量方法,包括Daudin、Riffl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