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进出口战略的利弊 .pdf
文件大小:419.3 KB
总页数:7 页
更新时间:2025-05-24
总字数:约7.24千字
文档摘要

一、对出口导向型战略的利弊分析

“出口导向型”外贸发展模式有时又被称为“出口替代型”模式,

其核心思想是使本国的212业生产面向世界市场,并以制成品的出口代替

初级产品的出口。该战略是根据国际比较利益的原则。通过扩大其有比

较利益的产品的出口.以改善本国资源的配置,从中获得贸易利益和推

动本国经济的发展。这种以出口鼓励作为经济动力的发展模式。将本国

产品置于国际竞争的环境中,其优点是比较显著的。以这种方式发展的

国家,大都取得了实绩优良的高速经济增长,这一事实成功地推翻了传

统的212业发展只能通过进口替代来实施的观点。在一个资金、技术缺乏,

市场狭小和大部分人从事农业的不发达经济中,选择出口导向型战略:

可以充分利用国外的资源,并与本国具有绝对优势的劳动力资源相结合,

生产并出口本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以缓解一国的外汇压力;可以在

国际分工中节约劳动,充分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在全球性的产业结构

调整中。促进本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获取因分工而产生的规模经济

效益;可以通过对外贸易,互通有无,使本国居民享受到更多的经济福

利,提高其生活水平;可以通过外部市场的开拓,带动国内相关产业和

部门的发展,不仅为国内的剩余产品或闲置生产资源找到了出路,还扩

大了就业量。等等。

实施外向型经济的上述种种优越性,基本上已为人们所共识。但是,

出口导向型发展模式也具有特殊的适用性及其局限性:

首先。出口导向型发展模式对于大国和小国的作用是不同的。一般

而言,小国因地域狭小,人口总量不大,市场容量较小,如采取出口导

向型经济发展模式,积极扩大外贸出口,就可以使其产品生产达到规模

经济的要求,取得较大的规模经济效益;另外,小国的失业劳动力、剩

余产品、闲置生产资源的数量相对于大国而言都比较小,只要出口达到

一定规模,就可能在很大程度上解决这些问题。而大国则不然,其庞大

的国内市场足以支撑任何一种产品达到规模经济的要求,如美国,中国

等大国,其国内供给满足其国内需求的程度较高,无需过分依赖于国外

的市场需求;

其次,相对于小国而言,大国面临数额巨大的失业劳动力、剩余产

品等问题,即使有较大的出口增长,也只能在一个相对较小的范围内解

决问题。其次,依赖大量出口来推动本国经济发展,会增加:els:国经

济的对外依赖性,从而丧失经济发,Ira的主动权。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

发展中国家,在经济的发展过程中,一味地将出口作为经济的发展动力

的话,最终可能会降低甚至丧失本国经济自我发展能力和抵御外部冲击

的“免疫力”。从而更易受到外部市场的摆布,这对一国经济的长远发

展是非常不利的。特别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这种危害性是很大而且显

而易见的:首先.发展中国家对外TI=放的水平受制于其国内的经济发展

水平,这决定了即使一个经济落后的国家实行了全面的对外开放,其水

aF-和层次也不会很高,这必然会降低其在开放中所能获取的比较利益;

其次,发展中国家在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中处于非常不平等的地位,不

平等的贸易地位将使之获利较少甚至无法获利,并且其贸易条件将不断

恶化,从而使这些国家在对外33=放中陷入比较利益的陷阱而无力逃脱;

再其次,出口导向型战略的实施,容易使许多跨国公司4r入发展

中国家的“出口替代活动”中,很容易使发展中国家的产品所有权、销

售权和管理权落入其强有力的控制之中,这非常不利于发展中国家战略

性产业的成长和起飞,并可能在发展中国家对一些跨国公司失去控制力

的情况下,危及这些国家的经济安全。

第三、出口导向型发展战略的作用受到市场发展的制约。亚洲一些

国家实施出口导向型战略,并取得较大成功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一些

国家所奉行的出口导向型,是以国#1-市场的需求,主要又是发达国家的

市场需求为重点的。在20tU:纪七、八十年代,正值西方产业结构调整

的高潮,西75-产业结构的高级化,使得一些传统产业逐步退出其市场,

这时实施出口导向型战略,将大量传统产业打入发达国家市场,正好适

应了其市场上传统产品不足,需要填补的要求;另外,20世纪80年代之

前实行出口导向型战略的国家较少,传统产业的市场还未饱和,因此,

相对于没有实施该战略的国家而言,少数实施出口导向型战略的国家,

就很容易从相对较大容量的传统产品市场中获益。进入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