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靳希斌教育经济学教案 .pdf
文件大小:2.53 MB
总页数:46 页
更新时间:2025-05-24
总字数:约5.14万字
文档摘要

靳希斌《教育经济学》笔记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学科性质与研究对象

一学科性质问题

属于社会科学范畴,因为它是介于教育学与经济学两门社会学科之间的新兴交叉学科。它

从教育学和经济学这两门社会科学中分化出来,但又在具体内容上,把教育学的知识与经济

学的知识综合起来,分化与综合并进,使其相互渗透,相互交叉形成边缘性质的一门社会科

学。

本文的观点是:教育经济学隶属于经济科学体系,属于部门经济学性质的学科。教育经济学

属于部门经济学。

二学科研究对象

国外学者的看法:

日本:投资角度研究教育发展与经济发展关系的一门学科。

欧美:教育经济学是研究人力资本理论的一门学科。

前苏联:认为教育经济学是研究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相互作用的表现特点。

国内学者看法:略

共同点:

1经济学科总的研究对象是生产关系,是生产过程中的人与人的关系。

2教育与劳动力再生产的关系

3教育与人力资源开发

4教育与智力开发,科技发展的关系

5运用数量化统计和计算方法问题。

2本书认为:教育经济学是研究教育与经济相互作用,以及教育领域内经济现象和规律,

并且要用数量的形式来表示的一门边缘学科。

三学科研究的任务与意义

(一)学科研究的任务

1研究教育的社会经济地位,说明教育的经济意义,论述教育在国民经济增长和发展中的地

位,以及在社会广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中的作用。

2研究教育领域内基本经济规律所起的作用和所表现的特点。

3研究教育发展与劳动力再生产的相互关系,探讨人力资源开发,劳动力培养,训练和储备

的经济价值,预测社会再生产对各种规格人才和劳动力再生产的社会需求计算各种专门人才

和不同教育程度的劳动力对国发经济增长的贡献及其经济报酬。

4研究教育投资,教育成本,教育规模经济,教育经济效率和教育经济效益的原理,原则,

计算模式和数量指标及具体计量模式和方法,说明它们各自的具体内容与发展规律。

5究教育与社会广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关系,说明市场经济对教育的影响和作用,以用教育

产业,教育市场,教育消费,教育经营,教育产权,教育服务等问题,探讨如何正确地把市

场经济的运行机制引入教育领域的问题,以及关于教育与物质商品市场,人才市场,科技市

场,劳务市场等关系问题。

(二)学科研究的意义

1可以提高对教育具有战略地位的认识,促使人们正确认识教育与经济的关系,及教育内部

的一些经济规律,认识教育在实现经济发展目标和社会发展目标中的战略重点与战略意义,

充分发挥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提高教育的社会经济功能与经济效益。

2可以变革人们传统的教育观念。

3可以为教育改革提供理论依据和初评资料

4促进教育科学数量化,防止教育工作中的盲目性,随意性,减少教育的人力,物力,财力

的浪费,提高教育效率和经济效益。

5通过学科的学习和研究,为科学地制定教育发展战略及规划提供依据。

第二节学科体系与研究方法

一学科概念体系

(一)经济

1指社会生产方式的运动2指物质资料生产以及相应的交换,分配和消费2指物质资料生

产以及相应的交换,分配和消费3把经济理解为节约,是说劳动时间的节约可以发展生产

力,因为提高劳动生产率归要结底是劳动时间的节约。

(二)教育

教育指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依据社会的需要,有目的,有计划对受教育都系统的教育和训

练,开发其体力和智力的活动。

(三)教育投资

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和单位,根据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向教育领域内投入的人力,物力和财

力的总和及其货币表现。

(四)教育成本

教育成本指培养每名学生所支付的全部费用,即各级各类学校在校学生,在学期间所消耗的

和间接活劳动与物化劳动的总和

(五)教育经济效率

教育投入与教育产出之比,即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为取得同样的教育成果,教育资源占用和

消耗的程度。

(六)教育经济效益

指教育领域内劳动耗费同教育所得到的经济报酬在数量上的对比。

二学科体系构成

西方和日本学科体系:教育经济学的对象和方法,教育投资,教育经济效力,教育经济收益。

我国:1教育经济学学科研究的对象,内容和方法,以及该学科产生,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过

程2教育经济学学科确立所依据的理论基础3宏观层面阐述教育与经济的关系,它们之间

相互联系及作用,论述教育对经济的依存性和教育以经济的宏观经济效益。4教育经济学

学科的具体概念,范畴,定律,原则,规律,以及计算模式和数据指标。

5人力资源配置与组合和劳动报酬问题。

6教育事业发展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