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学(知识要点)
Lt
D
区域经济学期末复习指导
1、区域:“区域〞是由地质构造、气候条件、历史根底和现实条件等因素
共同形成的地球上的一个特定范围,包含着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的差异性,
特别是自然赋存的不均匀。
2、空间:经济活动中的“空间〞,是经济变量、经济现象在一定地理范围
内的存在形式和客观实体,它以分布的位置、形态、规模和相互作用为特征,
不仅是事物的“容器〞,而且是区域开展状态的“指示器〞。
3、区域经济:指在人类经济资源总量稀缺、赋存不均和不能或不能完全自
由流动的前提下,人类的经济活动与特定的地理位置相结合的复合体。简而言
之,“区域经济〞是指在一定区域内的人类经济活动。
4、区域经济学:区域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区域经济开展问题的应用性经济科
学。
5、区域经济的本质内涵及其根本特征:
1〕“区域经济〞的定义:指在人类经济资源总量稀缺、赋存不均和不能或
不能完全自由流动的前提下,人类的经济活动与特定的地理位置相结合的复合
体。简而言之,“区域经济〞是指在一定区域内的人类经济活动。
2〕区域经济〞的根本特征:①经济资源分布的差异性;②经济开展程度
的差异性;③经济利益的相对独立性;④经济系统的一定完整性。
6、区域经济学的科学定义及其根本内涵:、
区域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区域经济开展问题的应用性经济科学。它的根本内
涵是:第一,它的研究对象是区域经济开展;第二,它的研究重点是区域经济
开展中的“问题〞;第三,它的研究要以国家宏观调控和总体战略为指导;第
四,它属于应用经济学范畴。
7、邓小平的社会主义区域经济理论〔联系实际〕
1〕“局部先富〞论提出:允许和鼓励一局部地区、一局部企业和一局部人,
通过老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局部先富〞的战略思考:①改革必须首先
打破平均主义;②允许和鼓励“局部先富〞必然产生极大的示范和带动作用;
③中国的经济建设必须从中国实际出发,按客观经济规律办事。
2〕“共同富裕〞论伟大设想:“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开展生产
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最终到达共同富裕〞。其内涵:①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光芒旗帜,社会
主义应当而且能够防止两极分化;②共同富裕不是也不可能是同步富裕、同等
富裕,局部先富是最终到达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③提倡先富起来的地区和个
人,支持、帮助贫困地区及其慢富群体。
3〕“两个大局〞论:改革开放之初,内地支持和帮助沿海加快开展;到一
2
定时候,沿海又要帮助和支持内地的开展。“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决策和战略推
进。在1999年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上,党中央正式发出“西部大开发〞的伟大
号召,党的十六大又进一步作了部署。
4〕“宏观调控〞论:(1)国家对区域经济开展进行宏观调控的必要性:区域
经济开展与国家宏观调控有着天然的联系。因为在一国〔尤其是大国〕之内,
各地的经济资源存在差异,各地的主观努力也相差悬殊,加上历史根底、区位
条件等因素的不同,区域经济开展不平衡是不可防止的。国家必须进行宏观调
控,以实现区域经济社会共同开展,而不能听任区域经济差距的扩大。(2)加强
和改善国家对区域经济开展的宏观调控:首先,宏观调控权必须集中在中央,
坚决维护中央政策的权威性;其次,中央在制定政策时要充分考虑地方的特点
和利益,充分发挥各地的积极性,地方正确运用国家赋予的权力,调节好本地
区的经济活动,促进本地区经济社会的开展。
第二章
1、区域空间结构:区域空间结构是指各种经济活动在区域内的空间分布
状态及空间组合形式。区域空间结构的根本要素有三个,即节点及节点体系、
线路及网络、域面。它们之间互相联系,纵横交叉,从而构成了一个区域空间。
2、区域经济结构:区域经济结构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经济结构是生
产关系结构和生产力结构的有机统一体。狭义经济结构就是指生产力结构。生
产力结构的主干局部是产业结构。
3、区域产业结构:区域产业结构是指区域内各产业之间的构成状况、经济
技术联系和数量比例关系。
4、简述农业区位论、工业区位论、中心地理论、市场区位论的中心思想或
根本内容:
(1)杜能的“农业区位论〞于1826年出版了?孤立国对农业及国民经济之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