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产业经济学复习要点集锦 .pdf
文件大小:270.11 KB
总页数:4 页
更新时间:2025-05-24
总字数:约5.38千字
文档摘要

产业经济学复习要点集锦

1.产业:产业经济学中所谓的产业,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具有某类相同特征的企业的集合。这里

所说的某类相同特征“”,一般是指或在生产要素的投入上具有一定的相似性,或在生产过程

的工艺上具有高度的类同性,或在生产产出的使用上具有较强的替代性。

2.产业组织:通常是指同一产业内企业之间的组织或者市场关系,主要研究同一产业内的资源

优化配置问题。

3.产业结构:所谓产业结构,通常是指产业之间相互联系与联系方式,主要研究不同产业之间

的资源优化配置问题。

4.分工与产业形成的关系(自由发挥)

5.马歇尔冲突:即关于规模经济和垄断弊病之间的矛盾的观点。马歇尔认为:自由竞争会导致

生产规模扩大,形成规模经济,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又不可避免地造成市场垄断,而垄

断发展到一定程度又必然阻止竞争,扼杀企业活力,造成资源的不合理配置。因此社会面

临一种难题:如何求得市场竞争和规模经济之间的有效、合理的均衡,获得最大的生产效率。

6.三次产业分类法的内容:三次产业分类法是新西兰经济学家费歇尔首先创立,1935年著《安

全与进步的冲突》中提出对产业的划分方法。在世界经济发展史上,人类经济活动可划分为

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即初级阶段,生产活动主要以农业和畜牧业为主;第二阶段开始于英国

工业革命,以机器大工业的迅速发展为标志;第三阶段开始于20世纪初,大量的资本和劳

动力流入非物质生产部门。在三个不同阶段的经济活动中,起主要作用的产业被相应的称为

三次产业。在初级生产阶段,农业被称为第一次产业;在第二阶段中起主要作用的制造业被

视为第二次产业;而在第三个阶段中活跃的服务业被认为是第三次产业。由农业——制造业

——服务业的演进,反映了随着生产力的提高,人类的消费需求持续升级的本质。

7.生产要素分类法:在产业经济学的研究中,不少学者主张按生产过程中对不同生产要素投入

的依赖程度来对产业进行分类,这就是所谓的生产要素分类法。人们通常将生产过程中的投

入要素分为劳动力投入、资本投入和技术投入三类,也就有了劳动集约型产业、资本集约型

产业和技术集约型产业。

8.产业融合:所谓产业融化,是指在技术或市场的推动下,一些原本由不同产业分别进行的全

部或部分经济活动被统一到专门的企业中进行,以适应技术或市场的需求。当这类经济活动

达到一定的规模时,新的产业就应用而生或者说产业融合产生了。

9.非平衡发展模式:由于资金短缺等方面的原因,发展中国家不可能对所有的产业部门同时进

行投资,而应当选择合适的重点产业进行投资,然后通过关联效应和诱发性投资等作用,带

动其他产业的发展,最后达到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的目标。

10.进口替代发展模式与出口导向发展模式及优缺点。(P36)

进口替代发展模式:一般是指工业后发国家为了实现本国的工业化,在一些领域(一般是

制造业)采取鼓励用本国产品替代进口产品来满足国内市场需求的政策,以支持和扶持本国

相应产业发展的模式。(1)优点:①奠定一国初步工业基础;②发挥本国资源等方面优势;

③保证把外汇用在最关键地方。(2)缺点:①阻碍出口发展,导致国际收支恶化;②忽视非

进口替代部门的发展;③排斥竞争,降低经济整体效率。

出口导向发展模式:一般是指工业后发国家为了实现本国经济的增长,支持和鼓励国内生

产业以国际市场需求为导向进行发展的模式。(1)优点:①有利于比较利益的获得;②引进

竞争机制;③促进出口发展;④适应国际贸易规范。(2)缺点:①易出现外汇收支不平衡;

②对外依赖性较大。

11.配第~克拉克定律的内容: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劳动力首先由农

业向制造业转移;当人均国民收入水平进一步提高时,劳动力便向服务业移动。此定理揭示

了经济发展中劳动力在三次产业中分布结构的演变规律,指出劳动力分布结构变化的动因是

注意,仅供参考!

产业之间相对收入的差异。

12.经济全球化的机遇与挑战。

经济全球化主要表现在生产的全球化、市场的全球化、资本的全球化等方面,经济全球化

对于发展中国家是一把“双刃剑”,机遇与挑战并存。一方面,它可以为发展中国家提供发

展机遇,有利于吸收外资,弥补本国紧缺的资本要素;有利于引进先进的技术,促进本国生

产技术的进步;有利于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培养本国的管理人才;有利于发挥比较优势,

开拓国际市场。但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也也给发展中国家带来不利和风险,如威胁到本国

的经济安全;在国际交往中,被迫面临不公正的竞争机会、接受不平等的利益分配等。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