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经济学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和主要理论。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经济学理论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经济学学习的兴趣,树立正确的经济学价值观。
教学重点:
1.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
2.主要经济学理论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
1.经济学理论的抽象性。
2.经济学理论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经济现象,如物价、收入等,激发学
生对经济学的兴趣。
2.介绍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明确学习内容。
二、讲授新课
1.经济学的基本概念
-经济学是研究人类如何进行资源配置和利用的学科。
-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类的社会经济活动。
-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有实证研究、规范研究和制度研究等。
2.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通过收集和分析数据,揭示经济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
-规范研究:从伦理、道德和价值观念出发,对经济现象进行评价和判断。
-制度研究:研究经济制度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3.主要经济学理论
-古典经济学:以亚当·斯密为代表,强调市场自由竞争和资源配置效率。
-凯恩斯主义:以约翰·梅纳德·凯恩斯为代表,主张政府干预经济,通过财
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调节经济波动。
-新古典经济学:以马歇尔、庇古等为代表,强调价格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作
用。
三、课堂小结
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经济学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和主要理论。
2.引导学生思考经济学理论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检查学生对经济学基本概念、研究方法和主要理论的掌
握情况。
2.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经济学理论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二、讲授新课
1.经济学理论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政府宏观调控: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调整经济运行。
-企业经营管理:运用经济学理论分析市场、成本、利润等问题,提高企业竞
争力。
-个人理财:运用经济学理论规划个人收入、消费和投资。
2.经济学理论的发展趋势
-经济全球化:研究跨国经济活动,探讨国际经济关系。
-可持续发展:关注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社会公平之间的关系。
三、课堂小结
1.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经济学理论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和发展趋势。
2.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运用经济学理论分析现实生活中的经济现象。
教学反思:
1.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思考能力。
3.针对教学难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经济学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