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微观经济学》课程建设规划 .pdf
文件大小:125.74 KB
总页数:2 页
更新时间:2025-05-24
总字数:约2.24千字
文档摘要

《微观经济学》课程建设规划

《微观经济学》是经济管理类各专业的学科基础课程,掌握微观经济理论是学习其他专业课

程的前提,在专业学习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为了促进该课程的建设,特定以下课程建设规划。

一、指导思想

围绕教学队伍建设、教学内容建设、教学条件建设、教学方法与手段建设全面展开,达到最

优的教学效果。

二、课程建设目标

1、把“微观经济学”课程建设成为一门受学生欢迎、教师好评的课程,努力建设成为院级

精品课程。

2、建设成果争取获得相应的教学成果奖励。

三、课程建设规划和措施

(一)教学文件建设

教学文件包括教学大纲、教学进度表、教案、讲义、教材、实习计划等。应制定出完整严密

的课程教学大纲,作为教学的执行标准。并随教学改革的深入,征求专家和学生意见,不断对教

学大纲进行完善和修订。做好教学进度的制定,并编写规范的教案、讲义和课程实习计划。同时

做好课程教学研究活动计划、学期工作总结与计划以及课程研究的讨论记录等。

(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建设

1、课程内容建设

组织课程组教师开展集体讨论备课。课程组要注意发挥每一位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对每一章

教学内容进行讨论,集大家之所长,明确各章的重点难点及讲授方法,最后写出电子教案,供教

学使用。

教学中注重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对该课程产生浓厚的兴趣,引发

他们对社会现实问题的切实思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带着

问题学习。因此,在建设过程中,一方面注重课程内容的基础性与完整性;另一方面也注意到课

程的前沿性,把当前学术界讨论的前沿问题介绍给学生,适当增加中西经济学思想的演变和应用

经济学的内容。拓展学生的分析视角,努力培养有创造力的人才。

2、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建设

一是增大课堂教学的学术信息容量。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时不仅要讲授所用教材的基本知识

框架结构,还要适当介绍所授知识点的其他主要观点,或当前我国经济运行实际状况。

二是引入讨论式、启发式教学方法。加大案例教学的比重,组织学生围绕案例展开讨论,深

化对理论知识的学习。要鼓励与引导学生课堂提问,教师精讲多练,逐步形成课前读书预习,带

着问题听课;课中随时提问;课后读参考书,在思考消化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认识这样一种良性

学习机制。

三是引入实践性教学方式。定期请专家、学者作专题讲座,组织学生参观企业,进行社会调

1

查,拓宽学生视野。

四是加大平时作业的分量。通过强化练习,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理解判断能力和

分析思考的能力,解放学生的学习能量。

五是制作多媒体课件。为了给教师的教学和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复习方便,应该专门制作多

媒体课件一部。

(三)教材及教学参考资料建设

在选用优秀教材的基础上,积极购买教学参考书、教学案例软件、VCD等;整理出完整的教

学资料,包括:有关本课程的历史、现状以及发展趋势,有关本课程的学术争鸣,有关本课程的

习题和解答等有关资料;完善试题库建设。

(四)课程专任教师队伍建设

加快课程师资队伍建设步伐,逐步形成较为合理的教学梯队。为保证教学质量,应组成结构

合理、素质良好的教师集体,该课程的任课教师应在年龄、职称、知识结构和业务上有合理的梯

队。

加大对课程教师的培养力度,鼓励和支持教师通过参加学术会议、进修或攻读学位等方式,

全面、系统地提高课程教师自身的专业素质。鼓励教师通过社会调查,增加与丰富专任课程教师

的专业感性认识。学期初组织好集体备课,按照规范的本科教学要求统一教学内容、重点难点;

不定期组织课程教研活动,就课程教学中出现的疑难问题进行研讨;组织课程教学公开课,要求

课程组教师相互听课,取长补短。

加强师资能力建设。鼓励教师主编或参编撰写教材;发表相关学术论文;加强与国内外科研

机构和学术团体的合作,特别是在申报重大项目方面,发挥各自优势,取长补短,积极申报参与

高等级教学、科研项目,进而提高课程教学和学术影响。

(五)课程网络资源建设

在进一步完善现有教学大纲、教学课件、习题、参考文献等基础上,尽快将课程资源上网。

同时继续增加实践教学资料和典型实例等内容;加强网络师生互动区建设,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