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经济学公开课教案
一、教学目标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了解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
2.掌握需求与供给的基本原理;
3.培养学生的经济思维和分析能力;
4.引导学生关注经济问题,认识经济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为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需求与供给的基本原理。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是本节课的重点;
2.需求与供给的基本原理是本节课的难点。
四、教学过程
第一步:导入(10分钟)
1.师生互动,询问学生对经济学的了解和认识;
2.引入经济学的概念和研究对象。
第二步:知识讲解(30分钟)
1.讲解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包括经济学的定义、研究范
围和方法等;
2.介绍需求与供给的基本概念和关系,并进行实例分析;
3.解释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的形成原因。
第三步:知识运用(30分钟)
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析现实生活中的一种商品的需
求与供给情况;
2.引导学生画出该商品的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并解释图形的变化
原因。
第四步:知识拓展(20分钟)
1.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需求与供给对价格和数量的影响;
2.引导学生思考需求与供给在经济活动中的重要性。
第五步:课堂小结(10分钟)
1.总结本节课的内容要点和学习收获;
2.布置相关阅读和作业。
五、教学辅助工具
1.投影仪和幻灯片;
2.黑板、彩色粉笔。
六、教学评估方式
1.课堂互动交流;
2.小组讨论成果;
3.课堂练习和作业表现。
七、教学延伸
1.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际经济活动,如市场调研、校内经济文化活
动等;
2.推荐相关的经济学读物和实践案例,鼓励学生主动拓宽经济知识
和思维能力。
八、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了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
需求与供给原理,并通过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培养了学生的经济思维
和分析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和反馈积极,教学效果较好。
但需要注意的是,针对学生不同的学习水平和兴趣爱好,合理安排教
学内容和辅助材料,使教学更加个性化和针对性。